《中层管理者的技能提升》培训后感
"给我上,要不然,老子毙了你!"国民党军官对战士说,于是,战士们极不情愿的上了战场,与敌人搏斗。
新四军将领带头向敌人冲去,伴着冲锋号,举起双手,高喊道:"弟兄们,冲啊!"于是,他们的士气受到了极大的鼓舞,所有战士都加快了步伐,冲到了将领的前头,与敌人拼杀。
其实不论是国民党军官,还是新四军将领,他们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让战士们冲到杀场上,与敌军拼个你死我活。但方式却大不相同,前者就叫管理,而后者却为领导。管理是一种让别人干活的艺术,而领导则是一种激励别人做事的艺术。管理与领导的结果都是--让他人完成任务,但他们采取的手段却大相径庭。管理是一味的命令以及一定的原则与规定,但领导靠的是激励,靠的是带头作用。
作为一位中层管理者,他既要学会如何管理下属,更应掌握如何领导下属。只有牢牢把握住这两点,你的下属一定会在你的带领下,心甘情愿的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指标与任务。
以终为始,活在当下
每个公司都会给自己的业务员规定一定数量的销售业绩,然后根据这个销售业绩来定业务员的基本工资、提成等等。比如这个销售任务是100万,这个数字看上去特别吓人,其实分摊到每个月,或者分摊到每一天中的任务中去,就会变得容易很多。
作为80后的我,也是众多房奴中的一个。我一直都很苦恼,每天都会想一件事:欠银行的几十万房贷,什么时候才能还完?但听了胡斌老师的课以后,心情舒畅了很多。虽然几十万的房贷是个不小的数目,但分担到月,感觉压力一下子就轻了不少。只要平时少花点,2014块的月供还是可以承受的。我们把最终的愿望,分成很多很多的小愿望,再一个一个的去努力实现,一个一个小目标的叠加,坚持到最后,你会被自己吓到。
责任稀释定律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研究:如果让一个人在大街上,模拟癫痫病发作,如果只有一个旁观者在场时,病人得到帮助的概率是85%,而有五个旁观者时,他得到帮助的概率却会降低到31%。在另外一次实验中,他们让一座建筑屋的门底冒烟,如果只有一个人的时候,这个人会有75%的概率报警。然而同样的冒烟事件中,如果看见冒烟的人是三个人,报警的概率就会降到38%。
这样的实验结果似乎与我们的常识恰恰相反。在我们看来,千斤重担众人挑,人多,自然出现问题的时候,就越容易解决。比如在大街上,有人追杀你,你呼喊救命,大街上人越多,你获救的机会就越大。但科学实验得出的结论与我们的常识相反:在旁观者越多的情况下,你得救的几率越小。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就可以用责任稀释定律来解释:为什么越重要的工作,越没有人来做!在实际工作中,有很多管理者都是这种责任稀释现象的受害者。因为他们想当然地以为,一件事情越重要越紧急,就会有越多的人来处理。因此,他习惯于向员工不停地说明这项工作有多么多么的重要,要大家重视。不幸的是,员工就像那些围观的群众,纷纷在猜测:"到底发生什么事情?"
当管理者只关注"要不要做","为什么一定要做?""做了有多大好处"这一类战略问题,执行就出问题了,因为员工发现"越是重要的事",越要搞清楚"你做还是我做"?这就是责任稀释定律在作祟――每个人都知道事情很重要,但是没有人会主动承担这个没有指向"我"的责任。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执行中常见的误区,管理者通常会本能地认为,重要的事=大家做,大家做=人人做;员工却认为,大家做=别人做,都这么想,结果就是,大家做=没人做。
两天的培训,并不仅仅只有这些内容,还有"如何解决跨部门扯皮"、何为"敬业"、执行力、目标管理、心志才财的认知等等,但上面的内容让我体会的更加深刻。但是,我们并不能指望,通过这两天的学习,就能让我们的管理能力产生一个质的飞跃,只能说,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飞跃的可能以及飞跃的理论基础。
第二篇:mtp中层管理者技能提升 学习心得《mtp—中层管理者技能提升》学习心得
8月24、25日,单位组织学习了《mtp—中层管理者技能提升》,主讲郑爱军老师。郑老师具有17年著名跨国外企工作经验,曾经任职于德国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西门子管理学院经理,德国福伊特造纸(中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飞利浦生产培训中心 培训与发展主任等职务,具备丰富的实战经验。
本次学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一、中层管理者的角色认知
1、 先做正确的事,再正确的做事
2、目标设定与执行
3、设定目标的 6 个步骤
4、用项目管理方式管理计划执行
二、管理中的沟通与冲突解决
1、 沟通的流程和双方性格分析
2、 如何与上级平级下属沟通
3、 解决冲突的 5 步法
三、高效团队的建立
1、 团队是如何产生绩效的
2、 团队建立的 4 个阶段及对应策略
3、 组织能力的培养
四、绩效和辅导下属
1、 绩效是如何产生
2、 kpi(关键绩效指标)的设定
3、 辅导培养下属改善绩效
在学习过程中,郑老师通过做游戏、做测试的方法,让我们体会到了中层管理者在一个团队、企业中的重要。中层管理者是企业的中流砥柱,他们是企业决策实施与落地的核心,提升中层管理者的工作管理技能,是保证各项决策顺利实施的关键。通过这次学习,结合自身工
作,我对管理工作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一、管理者要具有角色的认知能力;管理者不是一个简单的管理角色 ,在不同的场景就要扮演好不同的角色,及时作好角色的转换,尽快实现角色转变,找准个人定位!就像球场上的教练要做好充分的辅导工作,变“不能这样做!”为“应该这样做。”又要像球场上的队长,不但在球场上指挥队友共同进攻,更主要的是关键时候成为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得分的中坚力量。关心每一个员工,尊重每一个员工的创意和能力,扮演好职责角色,做一个公正、公平、公开的管理者。目标明确、指挥准确,并及时把团队荣誉与大家分享,以此来激励员工,提升士气。 时间管理:一直以来,我对时间管理的概念存在一定误解,认为时间管理就是为每件事情安排时间。通过培训学习,我才明白时间管理并不是要把所有事情做完,而是更有效的利用时间。时间管理一方面要确定该做哪些事情,按照怎样的顺序完成这些事情,另一方面还要决定哪些事情不应该做,尽可能地排除来自外界的干扰。目标管理与工作计划:一个好的目标是明确具体的、是可衡量的、是公司上下一致认可的,是有结果导向的、有时限的。从“要我做”变为“我要做”;计划的重要性:没有计划手下就不知道你要做什么事情,没有计划你就不能把事情交给别人做,没有计划就连你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事情。正像董事长所说的:没有计划就等于计划失败!可见计划的重要性。本次学习 ……此处隐藏3513个字……认人为亲的观念仍在作祟,
同职级别的中层管理者在工作中得不到同等的礼遇,常常是受恩宠者飘飘然、被冷落者忿忿然。
1.3、政策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绊了执行力的腿;(1)管理者出台政策制度时仅靠拍脑袋、玩激情,缺乏详细的研究、反复的论证和认真的推敲,结果导致政策和制度经常性的朝令夕改,让执行者无所适从。最终出现真的有了好的政策和制度出台时也得不到有效地执行。因为,“狼来了”喊的太多了。决策一旦形成,领导者就应率先全力以赴,切忌在工作中“走走停停”、“拖拖拉拉”。
(2)政策和制度本身不合理,缺少指导性、针对性、可行性或者过于繁琐不利于执行。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管理者企图通过各种报表的填写来约束员工的行为,或通过各种考核制度企图达到改善执行力的目的。但往往是事与愿违。企业每制定一项制度就等于给执行者头上戴上了一个“紧紧箍”,同样也增加了执行者内心的逆反心理。最后导致员工敷衍了事,使企业的规定流于形式。
1.4、工作上的形式主义和政绩上的个人崇拜对执行力的影响;现实中的客户经理和市管员在履行职务过程中,其职能和效用存在着大量的交叉和重叠,目的都是提供客户服务,收集供求信息,维护市场稳定;同样,运行中的集中配送和按订单供货其实质性作用在占80%的农村市场能发挥多少?现在的销量和利润是与日俱增,可有多少是通过市场宣传、策划、调控、运作和抢占而得来的?扪心自问,通过集中配送和按订单供货,企业的凝聚力、网络的支撑力、客户的向心力到底增加了多少?居高不下的管理费用、有增无减的人海战术、层出不穷的变换模式在没有专卖机制的情况能这么搞吗?当大家都看到问题又都不愿说的时候,就只能推诿、懈怠、甚至应付式地执行,必将导致执行力低下。
1.5、岗位绩效考核粗略,难以发挥激励、促进作用。一是岗位管理忽视科学、详细的绩效考评体系建设,只能对中层管理者进行所谓的“德、能、勤、绩、廉” 简略性地定性考评,考核结果有失公允。二是单位行政管理粗放,规章制度建设极为粗陋,缺乏规范性、科学性、实用性,很难对中层管理人员进行科学、有效的考核约束。三是现行考核办法设置单一,理论上和实践中都无法对中层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给予较为准确、恰当的评判。四是重年终考评,忽略日常考评,考评的效用缩水。五是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主考人普遍的好人主义思想,不愿意正确评判被考评人员的是非功过,考核流于形式,挫伤相当比例人员的积极性。
1.6、领导职务晋升不公平、不公正,中层的管理者普遍缺乏追求进步的动力和热情;职务晋升始终是人类激励最重要的手段,然而,现行实践中的职务晋升制度使其激励作用难以发挥出来。一是尽管设置了任职的最高年龄限制,可领导职务相对事实上的“终身制”没有打破,无法激励起中层的管理者求真务实、勤奋工作、刻苦学习、追求进步的工作热情。二是在领导职务晋升条件上的设置不科学、不合理、不公平(诸如年龄、学历、身份、机构规格、推荐测评等),导致部分年龄段管理者(35岁以上)、“用钱买文凭”、“花钱拉关系”,制约了大部分中层的管理者追求进步和热情。三是大量的上级下派挂职干部的任职,一方面不仅阻止了占92%的基层人员通过努力向上晋升的可能性,也打击了基层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
1.7、领导职务晋升机制不完备,制约了中层管理者执行力;由于缺乏规范成熟的中层管理者晋升考核办法和考核体系,在中层管理者晋升考核过程中,单位组织者往往就把相关部门的中层管理者和所谓的员工代表葱葱拉入考核阵营,使其成为演讲答辩、民主评议、组织考核的关键人选;何况,整个晋升考核过程笔试仅占20%,而演讲答辩、民主评议要占80%,当一个人的政治命运无法摆脱这80%所捆扰时,又何来执行的勇气?于是乎生活中多“投入”、工作中留“后路”、交往中建“堡垒”便成了中层管理者日常主要工作,从而导致研究“行情、商情、世情、人情”变术的人多了,钻研“学习、工作、增效、创新”发展的人少了;难以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制约了中层管理者的执行力。
1.8、中层的管理者的“自我绩效”和“自我保护”意识较为严重;在执行过程中,我们时常会发现;
由于中层管理者受自身心态、素质、观念等因素的制约,为了体现自身的权力,千方百计地笼络一批管理者,处世不讲客观依据,工作中时常是对人不对事,拉山头、搞宗派。只凭个人好、恶来判断工作中的是与非。更有甚者,有相当一部分中层管理者总认为自己是给老板打工的,企业的效益、形象、发展只不过是领导的“面子、形象、政绩和阶梯”,企业效益的增减、形象的好坏、发展的快慢与我没有任何关系,只要保障我到月拿工资、季度得福利、年终有奖金也就ok了,于是乎满腹牢骚,怨天尤人,一切归罪于“班子不团结,领导不支持,同事不好处”,见到好处时,积极踊跃,争先恐后;发现问题时,或视而不见、装聋作哑,或归罪于上级、下属、同僚、环境,或归罪于变化、速度、政策、收益,根本谈不上去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通常是“保位”在先,“尽职”在后,其努力的最终方向不是如何做好工作,而是如何保住自己的位置,“风吹两边倒”说的就是中层管理者。
1.9、中层的管理者心胸狭窄、推过揽功现象司空见惯;由于受个人主义思想的影响,现实中有相当一部分中层的管理者听不进别人的反面意见,且害怕别人功劳大会对自己构成威胁,因而就对成绩突出的同事或下属采用一味压制做法,使得团队无法建立起一种互相合作、互相信任的气氛;有时为了张扬他们所谓的个性,不顾流程,忽视职责,忘却制度,四处伸手,习惯与同事或下属争功抢名;当工作顺利时则四处张扬自己是如何的足智多谋,当工作稍遇挫折便四处喊冤说同事或下属又是如何的愚钝刁蛮,更有甚者,“同流者、同道也,同贪者、朋友也,同污者、知己也”思潮在个别中层管理者思想中极为盛行,当同事或下属发生与他不同意见时,或者与他发生了工作上的争执时,这位主管就会马上把他打入另册,并四处造谣豁众,说什么别人“不支持他”“不服从他”之类的话,搞得同僚只能“敬而远之”。
1.10、忽视企业利益,将工作重心偏移到“部门利益”和“为人处事”上;他们常常视部门职责而不顾,利用他们身居领导层的便利条件,动用一切可以行使的手段进行“上下级关系的协调”和“部门利益的沟通”,假公济私,左右逢源,拉帮结派,对时间、要求、质量、责任全然不顾,得过且过,敷衍了事;工作安排形同虚设,讲模式、要面子、搞政绩,虚张声势,常常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实”,任务落实拖拖拉拉、执行贯彻松松垮垮,没有丝毫紧迫感。整天自以为是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与上级领导的新思路、新观点、新见解、新要求软磨硬抗;更有甚者,个别好事者为博得所谓圈内人士的赏识,喜欢在高层领导和其他人面前搬弄是非,散布谣言。他们习惯于将自己的“职责范围”视为“势力范围”,常常是口是心非、说的比唱的好听,恰恰就是这种人,对领导决策执行和任务落实大打折扣,影响到企业的有序发展。
更多其他相关文章:如何提升中层管理者的领导力
中层管理者如何提升领导力
中层管理者管理技能训练
中层管理者培训方案
中层管理者年度培训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