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观后感心得感悟

时间:2024-02-18 09:56:30
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观后感心得感悟[此文共4244字]

【编辑说】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观后感心得感悟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开始了,我们要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大家看完之后都有什么心得感悟呢?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观后感心得感悟5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观后感1

新时代中国青年弘扬科学精神,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观。马克思主义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人类全部的历史活动和整个的历史进程。从宏观角度来说,可以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中观角度来说,可以处理好人与社会的关系,有效解决由资本的逻辑所构成的“人对物的依赖关系”问题,为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指导;从微观角度来说,可以处理好人与自我的关系,有效地消除文化虚无主义,提升自身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要学会科学思维,勇于开拓创新。一方面发扬开风气之先的传统,用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实际行动,推动创新意识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激发全体人民的创新智慧、凝聚全体人民的创新力量、释放全社会的创新活力,把握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不放,为推动改革发展抢占先机、赢得主动、获得优势。

另一方面加强对各项工作的综合研究、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在时间上明确远近,用长看短、由近及远、先后有序,这样才能一步一个脚印,行稳致远;在空间上明确大小,用大看小、积小为大、先易后难,这样才能将大事做于细、将难事做于易,取得事业成功,推动国家发展。

三要坚持合力科研攻关,推动科学与人文融合。一方面要增强团队意识,合力科学攻关,针对多学科专业交叉群集、多领域技术融合集成日益凸显的实际,紧紧依靠团队力量集智攻关,整合科研力量和资源,最大限度发挥各方面优势,才能形成推进科技创新的整体合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另一方面推动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既强调人文精神价值,又重视科学理性魅力;既善于运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科学问题,又善于通过人文科学的视角思考自然科学问题,实现科学研究与人文思考的互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交融、自然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科学运用,进一步凸显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观后感2

科学是人类探索自然同时又变革自身的伟大事业,科学家是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的重要承载者。“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希望广大院士弘扬科学报国的光荣传统,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勇于创新、严谨求实的学术风气,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国家发展伟业,在科学前沿孜孜求索,在重大科技领域不断取得突破。”这一重要论述,体现了党中央对科学家群体的殷切期望,而要激励和引导科技工作者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真正把学问和人格融合在一起,就必须重视科学家精神的培育和弘扬。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明确了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内涵,即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这些精神特质,既有在科学的发生、发展中积淀的品格、方法和规训,又强调社会责任、人文关怀等伦理维度,体现了中国传统科技文化中物我合一、理实交融的天人观,是仰望星空的真理追求和检视内心的人文关怀的统一。

爱国精神是科学家精神的灵魂。“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科学家怀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宽广的科学视角,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热爱祖国的人,才拥有完整人格。没有人格,“学问”越大,对社会的危害也越大;没有人格,也不可能有真“学问”。这就是人格与学问之间深刻的辩证法。追求知识和真理是中国科学家的初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亦是中国科学家的初心。在新时代,广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就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创新精神是科学研究最鲜明的禀赋。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只有第一、没有第二。近500年来,世界科学中心的几次转移,无不记载于人类敢于争先、勇立潮头的拼搏史之中。19世纪之所以被誉为“科学的世纪”,一个重要原因是科学发现创造性地通过技术应用第一次走出书斋和实验室,转化为巨大的社会生产力,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指出:“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面对日趋激烈、关乎国运的世界高新科技竞争,抢占制高点,布局于长远,是当代中国科学家的时代担当。面向未来,中国科学家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同时,科学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为科技创新提供宽松社会氛围。

育人精神关乎科技事业长远发展如高斯、黎曼、克莱因、希尔伯特之于哥廷根数学学派,玻尔、海森堡之于哥本哈根学派,钱学森、邓稼先、钱三强、于敏、王淦昌、朱光亚等之于中国“两弹一星”工程……对新时代中国科学家来说,要身先士卒、慧眼识英、奖掖后学,把发现、培养青年人才作为一项重要责任;对年轻科技人才来说,要立鸿鹄志、严谨求实、敢于创新,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超越。

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观后感3

当你们看着可爱的动画片,玩着迷人的电脑游戏,坐上快速的列车,接听着越洋电话的时候,……你可曾意识到科学的力量,科学不仅改变了这个世界,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翻开20世纪的壮丽篇章,我们发现人类在这百年中不仅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更创造了无数科学奇迹。19世纪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凡尔纳的虚构,当时让人不可思议,他所幻想的登月旅行、飞机、远射程炮等,在20世纪都一一成为现实。在21世纪的今天,高科技更是无处不在。作为跨世纪的一代,我们又该以怎样的姿态去适应新世纪,担起新世纪的重担呢?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科学不只为尖端技术服务,也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从1901年发明的真空吸尘器,到人造地球卫星、载人宇宙飞船,科技在不同领域里显示出了强大的力量。电子产业、通讯技术的日益普及,纳米技术、超导材料的广泛应用,不久的一天,也许就在你的餐桌上,会出现像太空青椒、人造牛排等生物工程食品。学习科学技术,不仅仅是为了成为科学家,也是为了能适应生活,更为了能成为新世纪的主人,担起新世纪,为国家建设,为人类文明做出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人工合成胰岛素、断手再植、杂交水稻、爆炸原子弹和氢弹、发射人造卫星和飞船等等,这些令世人瞩目的科技成就,大大缩短了我国和先进国家的科学技术的差距,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活力。邓-小-平爷爷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确如此,科学为我们祖国的腾飞插上了翅膀。曾对青年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这句话,饱含了长辈们对我们的殷切期望。

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观后感4

曾几何时,某些西方大国对我国的巨型计算机研制事业一层又一层地封锁,一次又一次地冲击。面对这些,中国人决不能塌下自己高贵的脊梁。于是,陈福接主任带着一群铮铮铁骨的军人,请命“银河—ii”10亿次巨型计算机研制工程,用双肩担负起祖国的尊严。

1992年,“银河—ii”10亿次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举国为之欢呼!国务院贺电,中央军委贺电,国防科工委贺电……在所有人都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时,陈主任却由于冠心病突发,晕倒在了交机现场。要知道,这是他几千个日日夜夜连续工作劳累的啊!“科学,来不得半点虚伪!”这是他经常对自己,也对助手和学生说的一句话。为研究磁心存储器,他花了整整十八年时间,几易其稿,一本几十万字的《电子数字计算机磁心存储器》终于完成了。看着厚厚的手稿终于要印成铅字,想到自己多年的心血终于可以哺育后人,陈主任开心地笑了。他放合地抽出时间去日本考察,准备开始新的研究。

然而,他在日本却惊奇地发现,最先进的计算机主存,已经不用存储器,而改用半导体了,换代的速度让一同考察的所有中国计算机专家都不禁顺舌。而陈主任回国后在感叹之余,更是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那本还未及印刷的著作要立即停止出版!

身边的人惊呆了,而且不止一次地规劝:“写了十多年,书一出版你就能评教授了,发吧。”“不行!"“你是计算机界的权威,大家一定会承认的,发吧。”“不行!"“国内换代至少还要五年的,对大家还是有帮助的,发吧。”“那也不行!”陈主任态度坚决。

他这样说:“十八年钻研,十八年心血,我也遣憾啊!谁不想工作上追求进步,谁不想学术上有所建树。可是作为一名学者,作为一名真正的银河人,我不能把学生往过时的路上引,我们得对他们负责啊!”这话语掷地有声,深深震撼了身边每一位科研工作者。

对比那些剿窃他人学术成果欺世盗名者的卑劣,想想我们浅尝辄止的浮躁,反思一下自己稍有成绩就拿出来炫耀!敬爱的陈老师,为您这种沉心治学的态度,为您这种“来不得半点虚伪”的科学精神——敬礼!

在陈主任这种精神激励下,年轻的我们也严谨起来,我们高兴地把科研新成果出台的好消息发给在厦门养病的陈主任,可接到的却是一份黑色的通知。2014年 3 月10 日,肝病无情地夺去了陈主任的生命。陈福接主任走了,但他对待科学的态度会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他“以崇尚科学为荣”,他将是我们永远的精神丰碑!

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观后感5

在夹缝中崛起,在困境中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需要科学精神来推动。

时代呼唤工匠精神,是因为我们的核心科技还有许多短板。曾经我们的圆珠笔头完全依靠进口,就是因为我们在笔尖钢的制造上没有实现科研突破。笔槽和圆珠之间需要千分之一毫米的精准度,我们的精细制造业达不到这样的水准。中美之间的贸易大战,美国对中兴的限购,更是伤透了我们的“中国芯”。华为独立研制的芯片以及在5G技术领域的地位,为国人争了一口气,但是我们不可因此掉以轻心。

科学精神,必须成为时代的灯塔。

除了科学精神,我们还需要人文精神来滋养科学精神。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单纯的崇尚科学精神,没有人文精神做支撑,任由科学无序发展,是非常可怕的。科技的滥用,会导致技术异化,甚至人的异化。我们饱受毒奶粉、毒大米、毒豆芽、地沟油等黑科技的伤害,我们也经历过复旦投毒案的悲剧,我们也对基因技术使用莫衷一是。没有人文精神的滋养,当祖国需要时,会不会再有钱学森一样的科学家排除万难,报效国家;没有人文精神的滋养,在科研遇到困境时,会不会再有屠呦呦一样的科学家百折不挠,持之以恒的继续研究;没有人文精神的滋养,在取得一定成果后,会不会再有袁隆平一样的科学家还脚踩两腿泥在实验田里奔波?

人文精神,必须成为科学精神的养分。

新时代,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融合,才能相得益彰。

一方面,科学精神可以为人文精神的发展提供物质保证。衣食足是知荣辱的前提,没有物质基础的人文精神,只是空中楼阁,痴人说梦。另一方面,科学思维需要人文艺术的带来灵感。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钱学森说:“音乐艺术,使我丰富了对世界的深刻认识,学会了广阔的思维方法。”

斯科特为科学英勇献身了,但他闪耀的人格魅力,历经百年仍熠熠生辉。

追梦路上,我们需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也需要让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点亮人生,照亮时代。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观后感心得感悟范文。

《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观后感心得感悟[此文共4244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4 小巫范文网 www.wugu66.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