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心理健康读书笔记

时间:2024-05-04 06:05:37
心理健康读书笔记[此文共17444字]

第一篇:心理健康教育读书笔记

《心理健康研究与指导》读书笔记

《心理健康研究与指导》/张玲等著,-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4年.6月(新世纪教师教育丛书/袁振国主编)

(一)心理健康新概念(第1-29页)

1、为什么我们的心理会出问题

想想人生匆匆,何苦如此苦闷。人们在竭力的变革着自然界,却忽视了对自我心灵的提升,这一快一慢,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就显得多么的不和谐。人啊,你为何在倾斜和摇

摆中仍不能正视自己的弱小

人创造了强大,并挑战一个又一个极限,然而面对自然界,人的生命却如芦苇般脆弱。看到自己的无助和弱小,人在创造“超人”、“机器人”、“××组合”中自我麻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以其宏大具有极强的冲击力和震撼效果,而这正是作为个体的人不自信的表现,个体的忽视只能用叠加和组合来形成对自然的回应。人往往对外界的关注程度远高于对内心的关注,当我们对那些超乎寻常的事物报有超乎寻常的兴趣时,人们过多地是被现象迷惑,从而

忘记了内心深处真实的本我。

人总在寻找着一种力量,希望通过这种力量去改变人自身,使人强大、使人完美、使人永生……人在这种无限的寻求中不断地在大自然打上烙印。一方面是无止境的征服,另一方面又是不可更改的弱小。蓦然回首,却发现又回到了原点。弱小与强大,忽视与震撼,……

人,怎能不恐惧、幻想、崩溃?!

2、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

理想人格的标准是“圣人”,古人追求的境界,简单的说就是“内圣外王”。作为一个“圣人”,应具备四个特征:责任态度、进取意识、慎独能力、博爱之心、诚信精神。当代一些学者和专家对心理健康标准的意见整合起来,主要有几条是大家都认可的:

一是热爱之心。即爱自我、爱他人、爱工作、爱自然。

二是接受他人,能利己、利他

三是积极的评价。无论对自己、对他人还是对物,都能做出恰当的、积极的评价和回应;不逃避、不隐讳、不妄为、不无限制放大欲求。

3、马斯洛的自我实现

马斯洛将理想的心理健康状态称为自我实现,即人的所有潜能的充分实现与人的不断成长。这样的人具有如下临床特征:

(1)对现实的更有效的洞察力和更加适的关系

(2)更能接受自我、他人与自然。

(3)自发性;坦率;自然。所谓自发性就是很少做作与人为的努力,他们对现实的洞察力是轻松自如的。

(4)以问题为中心。。

(5)超然独立的特性;离群独处的需要;对于文化与环境的独立性。

(6)自主性;自由意志、积极的行动者。

(7)更新颖的鉴赏;情绪反应的丰富性。

(8)高峰体验。对自我实现者来说,他们都有一种相当共同的极为神秘的主观体验。这是一种气势磅礴、混沌、漫无边际、视野无垠的神秘体验。

(9)社会感情。

(10)改善了的人际关系。

(11)更民主的性格结构。自我实现者认为:只要是一个人,就应该受到尊重,哪怕是一个恶棍,也不应该超越某种最低限度去贬损、侮辱其人格。

(12)区分手段与目的、善与恶。他们无人信仰宗教,但他们信仰一个上帝,这不是一个有形的人物,而是一个形而上的概念。他们都相信宇宙是有意义的,并相信明确的是非观念,但这是基于他们自身的体验,而不是盲目地接受宗教启迪。

(13)富于哲理的、善意的幽默感。

(14)创造力。自我实现者的创造力是普遍人性的一个基本特点,它使任何工作都涂上了一层色彩,他会以源于性格本质的创造性态度来做任何事,而不是非得著书立说。

(15)对文化适应的抵抗。

(16)自我实现者也有缺陷。为了避免对人性的失望,我们首先应该放弃对人性的幻想。自我实现者也是人,他们也有罪恶感、焦虑、悲伤、自责、内心的矛盾和冲突,只是他们并非源于神经症。自我实现者也会犯错误,但他们能够很恰当地加以纠正。

马斯洛关于自我实现者特征的详尽描述,为我们理解心理健康提供了一个完整全面的框架,这也成了自我参照评估的标准。对于心理健康的理解可以有三个不同层次,最低层次:克服心理疾病;中间层次:超越“第三状态”;理想层次:自我实现。所以心理健康是一个“状

态”概念而非“人格”概念,心理健康更多的是相对概念。

我希望通过对心理健康的学习,快乐多一些、痛苦少一些;价值大一些、遗憾少一些;生活质量丰富些、悲观消极淡漠些。

(二)增进智慧 完善认知(第37-68页)

4、认知与心理健康

我们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尽管这句话从哲学的角度分析多少有点原则上的问题,但他对人思维能力的高度重视是十分有借鉴意义的。“态度问题”也可以说就是认知问题。一个人的认知态度决定自觉的行动,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5、心理健康的认知理论

一个人的思想与信念是引起心理问题的根源。其代表理论有埃利斯的理性情绪疗法。埃利斯认为人具有以下特性:

一是人既可以是理性的、合理的,也是可以是无理性的、不合理的。人们有人们保护自己、快乐、思考并以口语表达、爱、与别人沟通、成长与自我实现的倾向;同时也有自我毁灭、逃避思考、因循、重蹈覆辙、迷信、无耐性、完美主义和自责,以及逃避自己的倾向。二是情绪是伴随着人们的思维而产生的,当人们按照理性去思维、去行动时,他们就会是愉快的、富有竞争精神以及行有成效的人。而情绪上或心理上的困扰是由于不合理的、不合逻辑的思维所造成的。

三是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具有或多或少的不合理思维与信念,人们常常因为扭曲思考的天生倾向,以及学来的自我挫败模式,而妨害自我成长。会犯错误是人的正常现象。四是情绪困扰的持续是那些内部语言持续的结果。

五是大部分的情绪困扰都起源于责备。我们会有一种很强的倾向,把我们的欲望与偏好逐渐转变为独断的、绝对的“应该”、“必须”等要求与命令。绝对性的认知是人类悲剧的核心。

六是人有能力改变自己的认知,他可以通过自我对谈、自我评价而达到自我支持。他可以创意地决定对同样的情景产生不同的感受。

健康认知模式的特征:

一是积极、不消极。

二是客观、不自欺。

三是独立、不依赖。

四是灵活、不僵化。

五是本质、不幼稚。

而不健康的认知或者说认知失真,是指歪曲现实、丧失了客观性的不合理认知。认知失真与认知错误不同,认知错误是一种偏离客观真理的现象,而认知失真不是针对客观真理而言,只是针对某种客观情境和现实的现象。认知疗法的创始人贝克将认知失真总结为:任意推论 ……此处隐藏13667个字……

1、对于教师来说,对学生的认识、了解,是因材施教、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的基础。

2、首因效应:在形成有关他人的印象上最先接受的信息作用最大。“先入为主”,感知陌生人首因效应起到更大的作用。

3、近因效应:在形成有关他人的印象上愈后接受的信息起的作用愈大。感知熟悉人时,近因效应起到更大的作用。

4、言为心声

5、以貌取人、失之于人

6、归因论是指知觉一个人的行为时,为此行为找出解释原因的理论。

7、学生掌握知识一般是在教师按照一定的教材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讲授和指导 下,通过学生自己的感知、理解、保持与应用四个环节实现的。因此,老师如能了解和掌握这四个环节的各自规律及其内在联系,并在教学中加以运用,这将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8、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易于形成知识体系,老师应当按一定的知识顺序、循序渐进地讲授,要使学生正确地、深刻地掌握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每一个概念,切切实实地打好知识基础。

9、知识的保持离不开记忆的条件和记忆规律的运用。(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10、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工作不仅是要对学生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而且还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11、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认识过程。教师通过“教”,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通过“学”,即通过自己的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的认识过程而掌握新知识。

12、所谓能力是指能够顺利地完成活动任务时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13、发展智力,也就是发展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敏捷而有创造性的思维力。

14、知识是客观事物及规律在人脑中的反映。而能力则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本领。

15、在教学中,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想象能力、自学能力和操作能力最为重要,这四种能力结合起来,就有利于发展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地获得新知识的本领。

16、观察能力,即全面、深入、正确地认识事物特点的能力。

17、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

18、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19、教师能否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学会思维,懂得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等,进而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把前人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知识,这是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20、兴趣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巨大推动力。所以,教师要善于点燃学生纯真的好奇心的火花,启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2、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思考的动力、创新的前提。

23、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开拓学生的思路,鼓励学生多思,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千篇一律的练习会使学生形成一种定势,而不去追求新的解决方法,会使学生思路闭塞,有损于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

24、思维的逻辑性总是和合乎逻辑的语言联系在一起的。

25、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人们处于知识问题急剧增长、知识陈旧不断加速的时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掌握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是教学中的

另一项重要任务和内容。

26、自学能力是学习者独立掌握知识获取技能的能力,以及独立而顺利地应用知识于实际的能力。自学的组织能力是指确定自学目的、选择自学内容、规定学习时间和期限、安排学习顺序、制订出科学的、合理的、切实可行的自学计划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27、制订合理的自学计划,只是为自学创造了条件,而自学的成效在于认真执行计划,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在自学过程中,不仅要有自觉的学习态度,充沛的精力,还要有顽强的自我检查和自我监督能力,能能克服来自主观和客观的障碍,排除各种干扰,鞭策自己前进,缺乏这种能力就会使学习失去自觉而陷于自流,使学习计划徒具形式,丧失指导意义,最终导致自学失败。

28、教师的正确指导是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并转化为自学能力的催化剂和必要条件。

29、开始时多指导、往后逐渐少指导,最后不指导。

30、非智力因素是指认识之外的心理因素,如兴趣、爱好、情感、意志等。

31、各科教师应该在各个教学环节上积极地给学生创造各种独立学习的机会,并且认真地进行指导,想方设法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这样学生就会逐渐把握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获得终身享用的学习主动权,这是教师的心愿,也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32、要培养有聪明才智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着力点,应侧重放在引导转化和开窍上。

33、“调、引、补、开”,“调”就是调动学生求知、求思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就是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引导学生的思维“上路”。“补”,就是补充学生认识上的不足,创造条件为学生疏通思路,搬开“思维障碍”,这是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条件。“开”是“开而弗达”的意思,就是给学生点明问题的关键,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思维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独立探讨问题的思维能力。

34、学生能力的发展,有赖于良好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不但是个教师怎样教的问题,也是个关系到学生怎样学的问题。在教的方面,要提倡启发式,用引导转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探求能力;在学的方面,要强调自学、自化、自得的自强思想,在多学、多思、多联系实际的过程中,达一发展能力的目的。

35、动机是激发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行动的内在原因和内部力量,是个体发动和维持其行为的一种心理状态。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积极性的内部驱动力,它是在学习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36、学习自觉性是指学生对学习必要性与重要性的认识,并体现在行动上。学习自觉性高的学生能把自己的学习同社会的进步联系在一起,从而产生学习的社会责任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顽强的毅力以及积极向上的进取心。

37、学习态度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否表现出认真、主动和顽强的状态 。所以,学习态度是学习动机的具体表现。

38、学习动机决定着学习目的,学习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学习动机。

39、布鲁纳:不论我们选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有以下四点好处:1.懂得基本原理使学科内容变得容易理解。2.学习基本的东西,有助于它保持在长期记忆中,因为详细的资料是靠它的简化方式保存在记忆里的。3.领会基本原理和观念有助于迁移。因为学科的观念越是基本的东西,它对新问题的选用性就越广,有助于解决学生在课外所遇到的问题或者日后课堂上所遇到的问题,有助于它在类似问题上的知识迁移,而这种迁移,正是促进能力发展的因素。4.学习基本原理和观念,能缩小高级知识和初级知识之间的间隙。因此,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既有助于掌握知识,又能发展能力。

《心理健康读书笔记[此文共17444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4 小巫范文网 www.wugu66.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