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慎终追远,不惑人生——读《论语》有感

时间:2024-04-03 19:41:32
慎终追远,不惑人生——读《论语》有感[此文共954字]

慎终追远,不惑人生——读《论语》有感

春秋乱世,群雄纷争,战火的倾轧中诞生了圣人的激情。

有人说: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就是孔子的历史,前两千多年,是孔子总结的,后两千多年,是按孔子的思想做的。一则《论语》,点燃了中华民族的灵魂,晕染了千年不断的文化。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圣人的思想浩然如星野银河,虽如先生所言“莫我知也夫”,但后人仍可以从零星明光中,窥见圣人一以贯之的“道”。

“半部论语治天下”是赵普对君王说的,对当代青年来说,半部论语明人生也不为过。人生应该何去何从?孔子用他深刻的人道情怀,乐观的人生理想和温和的理想主义告诉我们:志、学、仁、德。

超凡入圣人之法之门,非“志学”不可。孔子认为每个人都同样具有价值,都可以通过学习成为君子,贤者乃至圣人。培养德行,是学习的目的,五经六艺是学习的范围,学思并用是学习的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的思想在千年以来的学府中流动,直至当今,我们培养有理想有担当的社会主义青年,我们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我们倡导学习结合社会实践。圣人的理念并不抽象,我们都是孔子的“学生”。

立志,明学,逐以固本,处之中庸。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一个不能孝顺父母,敬重兄长的人,难以想象他待人会拥有真诚的心意,处事会遵从社会的秩序。在那个礼坏乐崩的时代,孔子希望通过仁德的人格教育去稳固为人的根基。“家风”“校风”“社会风纪”本质上都是呼唤内在的力量驱动人们行善避恶,根基稳固了,人生的正途,社会的正途会随之展开。

儒家的家国文化将人和社会这样紧密得联系在一起,当学有所成的君子离开学府步入社会的殿堂,中庸之道稳住了他们精神的舵把,不致落于俗众的汪洋。“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为之和。”情绪收放合理自如,是保持清明的中庸;“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待人有礼有节,不过分谦卑也不过分骄傲,是坚守本我的中庸。处事中庸,不求如鱼得水,但求进退自如。

孔子也许是个失意的政治家,但他一定是个得意的教育家。人才教育,人格教育,人文精神教育,三“教”合一,正是孔子的“全人”教育,君子教育。通读《论语》,是与圣人的对话,是对人生的反思。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广大大学生的注意力不应该在蜂拥而来,琳琅满目的物质生活上,抛却精致主义,抛却佛系主义,不断追求行为上的进步,一如《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一如校训:博学至精,明德至善。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论语》在历史的丰碑上刻下了孔子的记忆,刻下了儒家的记忆。慎终追远,舀出记忆里的一盛星光,足以不惑人生。

《慎终追远,不惑人生——读《论语》有感[此文共954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4 小巫范文网 www.wugu66.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