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温州市投资体制改革的初步思路

时间:2024-06-26 06:02:12
温州市投资体制改革的初步思路[此文共13256字]

第一篇:温州市投资体制改革的初步思路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就如何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近几年来,温州市不断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初步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源化、投资方式多样化、建设实施市场化的基本格局,全社会投资的快速增长。但现行的投资体制还存在不少问题,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破除障碍,加快发展,有效推进实施“一港三城”发展战略。

一、近几年来固定资产投资的基本情况

(一)总量增长,结构优化,基础设施投入逐年加大

近几年,温州市坚持进一步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落实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固定资产投资在较高的平台上继续较快增长,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重点突出,结构进一步优化。随着一大批事关全局的基础设施相继投入使用,极大地改善了投资硬环境,有力地促进了温州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狠抓落实,提高效益,重点建设成效显著

温州市全力推进以交通、通讯、水利和电力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三)统筹规划,加强调控,深化投资体制改革

温州市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新温州和实施“一港三城”战略目标,大力推进“百项千亿”工程计划实施。在做好规划的同时,温州市加强了对项目建设资金的筹措,做好政府项目的资金平衡和落实工作。在引导民间投资方面,温州市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率先发展民营经济,积极培育民间投资主体,鼓励制度创新,实行投资市场取向改革,大力发展民间投资。目前,温州民间投资已涉及道路、环保、码头、水利、通讯、文化、教育、医院、体育、旅游、城市基础设施、托幼养老等多个领域。

二、存在问题与原因

(一)规划滞后,基础设施瓶颈效应凸现

近年来,各级政府在工作中虽然对规划工作都十分重视,但在实践中,规划的滞后性造成经济建设迟缓性现象还是存在的。主要是在制订规划时前瞻性不够,往往重近期,轻远期,对重大布局和重大项目的研究不够,对综合性、网络化项目认识不足。其次规划衔接不够,各职能部门按各自专业要求制订专业规划时,部门间衔接不够,缺乏综合平衡,影响了规划的协调性。对规划认识不足,往往停留在口头上,在具体工作中重项目、轻规划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时一些规划本身的科学性不强,前期工作深度不够,研究不深,规划制订好后,经不起时间考验,影响规划的权威性。再者,市民参与度不够,规划都是部门制订,往往都是关门搞规划,未及时向社会公布征询意见,缺少群众意见的参与。

温州市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如征地难、拆迁难已成为温州市经济建设中的一大突出问题,并已严重制约和影响工程建设。又如今年凸现的电力紧张问题,集中反映了电力规划不符实际,发展滞后,影响了经济发展,也带来了一些社会矛盾。

(二)形式单一,投资资金融通渠道不畅

温州市投资领域存在筹资渠道不畅、方式单一,来源不多、引导不够等问题。融资难仍是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之一。据调查,30%的民营企业认为资金偏紧或紧张。贷款难和难贷款现象同时存在,不能满足抵押要求和第三方担保要求也是民营企业不能获得银行贷款的重要原因。而游离于现有金融系统之外的自发性民间信用估计达到300-350亿元,约占银行贷款的4成。

在利用外资方面,温州市在全省处于落后地位。外商到温州来投资存在着不知道找谁,找谁都说了不算的问题。高昂的地价又使温州成为一个投资的价格高地,制约着大型跨国公司大项目在温州落户。利用外资的层次也不高,大多是投向技术含量不高的一般加工工业和房地产业,投向基础设施和技术含量高的行业不多。

(三)权责不明,投资体制改革不够深入

一是国有资本投资权责不明,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一些政府投资公司作为不独立的投资主体,存在主体不明,利益不清,政企难分,收益和风险不对称等情况,对投资项目的效益好坏,建设经营,债务偿还等不负有完全责任。既是投资者又是经营者,缺乏约束机制。因而投资积极性很高,一有机会就竭力争取上项目。

二是指挥部的模式存在建管不分,规模扩大的问题。一个工程建一个班子,抽一批人马,买一批设备,搞一个办公楼。工程一完,又各奔东西,无人负责。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管理成本较高,投资浪费较重。指挥部又派生出一些房开公司、服务公司、项目公司等,只好扩大建设规模,收取管理费养人。

(四)管理粗放,有效监督机制尚待完善

温州市投资项目管理中特别是一些政府投资项目比较普遍地存在“三超”(超规模、超投资、超标准)问题,存在一些重复建设,造成投资浪费,影响了资金的总体安排。投资项目在管理上缺乏统一协调机制,并联审批推行没有深入,项目建设周期过长,也影响了投资环境。工程建设中督查力度不够,一些项目在竣工验收上不规范。建设市场尚需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工程招投标中存在转包及违法分包的现象,亟待采取措施予以整治。

三、创新思路,加大力度,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

今后几年,是温州发展的关键时期。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加大投资力度,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以“百项千亿”工程为重点,加大投资力度

要紧紧围绕推进“一港三城”发展战略,以“大规划”带动“大建设”。今后几年的具体任务就是加快实施“百项千亿”工程计划,以计划的实施实现温州市投资总量提升和投资结构的优化。据初步估算,“百项千亿”工程中计划由地方财政性资金投入25%,向国家、部、省及相关投资公司争取35%,其余40%需面向社会,吸引民间资金投入。此外,未列入“百项千亿”工程的项目5年内也需1000多亿的民间资金投入。

(二)加强重大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推进招商引资

进一步加强重大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一是要着眼全局、适度超前、重兵布阵、加强前期,要改变少数人搞前期工作的局面,多投入精干力量,各部门都要大部分人投入做前期工作。二是要建立前期工作机制和责任制。三是要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一港三城”战略需要,选中一批重大前期项目,做深入的前期工作。四是注意前期工作方法,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要与发展思路和规划相衔接,重调研和综合平衡,借用社会中介机构的技术力量,把工作做深做透。充实重大建设项目库,推进项目前期工作,为招商引资打基础。

(三)积极引导民间投资,拓宽多元化投资渠道

要为民间投资营造一个平等、公平的投资环境,扩大企业作为独立的投资主体的投资决策权;试行经营性项目业主招标制。要及时向社会公布“温州市招商引资项目计划”,采用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的做法,推出几个项目试点,面向全社会进行项目业主公开招投标,吸引民间投资。建立投资载体,引导项目和资金的结合;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减少程序,提高效率,尽快建立民间投资项目登记备案制度。坚持“谁投资,谁收益” ……此处隐藏9026个字……截止2014年12月30日,全县药品网上成交总金额为0.18亿元,居全区第一。同时按照文件规定,初步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实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初步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考核、优胜劣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

(4)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积极组织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23个乡镇卫生院附属工程正在进行施工、53村卫生室的修建已完成43个,其余的卫生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按照计划有序开展,卫生院和卫生室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挥;二是根据全县卫生人员紧缺的状况,在县委、县政府的安排下,2014年共招考卫技人员 188名,有效缓解了医疗资源严重不足的局面。三是按照每个村配备2名村医的要求,共增补村医181名,培训村卫生人员325人次,并且在全区率先将村医补助从200元/人/月提高到400元/人/月,为村医购买400元/人/年的养老保险,使村医能安心工作。

(5)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经费中央、省、县财政分别为20元/人、4.3元/人、0.7元/人共计25元/人的补助标准已全额到位,全面实施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已列为常态化工作的重要内容。2014年在全区提前完成在均等化服务工作中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任务,受到了全区的通报表扬,高血压管理完成20140人(目标1.5万人),完成率为138.67%;糖尿病管理完成6044人(目标5500万人),完成率为109.89%;各种疫苗接种率均在95%以上。白内障复明工程完成500人(任务800人),完成率为62.50%。住院分娩率为97.14%(目标为96%),住院补助分娩率为93.79%。使用资金253.04万元,资金使用率为89.88%。全县26个乡镇卫生院100%启动产科工作。孕产妇死亡率24.49/10万(控制指标为34/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人数96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1.75‰(控制指标为12‰),婴儿死亡人数57 人,婴儿死亡率 6.98 ‰(控制指标为8‰),无新生儿破伤风。2014年全县共出生活产新生儿8167人,办理出生医学证明5870人,办证率71.87%。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工作完成任务数6447人,完成率为115.13%。启动预防艾滋病、乙肝、梅毒母婴传播项目工作。hiv孕期检测人数2716人,孕期检测率为83.05%(目标为80%),产妇检测人数5505人,产妇检测率为93.84%,产妇咨询人数5650人,产妇咨询率为96.31%,hiv阳性病人2例,管理率为100%。完成36个hiv检测点建设工作,合格率100%,

2、工作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方向

虽然我县在医改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

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医疗预防保健三级服务体系虽然建立,但是,文化、经济发展不平衡,医疗卫生工作的发展也极不均衡。医疗技术水平不高,医疗服务能力不强,医疗资源相对不足是现实问题,总体上,提供的医疗服务还不能适应和满足人民群众增长的需要,农村居民健康保障水平还较低,看病难的问题依然还未得到有效解决。

二是医疗市场的开放和运行竞争,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受到严重的冲击和挑战,趋利性增强,以药养医、过渡医疗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同时,民营资本进入医疗市场又将极大增加引导和监管的复杂性,常规医疗监管工作已经不适应目前面临的复杂局面,创新工作机制迫在眉睫。

三是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综合改革工作进度缓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管理机制、人事、收入、分配等机制还不健全,涉及绩效工资与月挂钩浮动部分太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特别是业务骨干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吃大锅饭的苗头有所抬头。

四是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卫生技术人员严重匮乏,工作条件差、待遇低,难以留住人才。

二、2014年的工作思路

坚持贯彻省地医疗改革的新精神、新任务。紧紧围绕“看病难、看病贵”现实问题,认真分析造成“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结合医疗服务行业特点,探索、研究具体的工作措施,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议,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积极、稳妥、推进医疗改革工作。

1、夯实公共卫生基础工作,充分发挥“预防和保健”的功能作用。

把公共卫生工作放在医疗卫生工作的首位,在工作中,加强督导,积极调研,找准工作的薄弱环节和监管的空白地带,完善工作细节,把工作做实,切实发挥公共卫生工作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基础性作用,切实取得预防和保健效果,让人民群众不生病、少生病或者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人民群众身体痛苦和经济损失。

2、加强医疗预防保健三级服务体系队伍建设,发挥医疗卫生工作的生力军作用

医疗预防保健三级服务体系队伍是贯彻落实医疗卫生工作的决定力量,是体现民生工程的实践者,是医疗改革中保基本、强基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医疗预防保健三级服务体系队伍建设,需要创新机制、合理引导和整合相关医疗资源,理顺人事制度、绩效工资、管理权限、国有资产增值保值等具体问题,使医疗预防保健三级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强化,同时,利用医疗保障中报销比例的杠杆机制,合理分流提供高端和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满足不同的医疗服务需求。

3、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切实解决农村群众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的问题。

一是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卫生技术人才,特别是优秀卫生技术人才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二是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三是建立县级医疗

机构对乡镇卫生院帮扶的长效机制,着力提升乡镇卫生院的基本医疗服务能力、专业技术水平和内部管理水平。四是探索建立长期稳定、制度化的协作机制,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服务模式,合理使用有限的卫生资源。五是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医务人员的工作、生活条件,稳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

4、进一步加大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工作力度。

坚持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抓手,积极推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在全县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乡村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中全面实行三个100%,即100%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和省增补的非基药物;100%的基本药物和省增补的非基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100%的基本药物和省增补的非基药物实行网上集中采购。确保基本药物安全有效、品质优良、价格合理、供应及时,让群众真正感受到药品价格下降所得到的实惠。

5、积极稳妥地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通过建立公益性的管理体制、竞争性的用人机制、激励性的分配机制、规范性的药品采购机制、长效性的多渠道补偿机制,破除“以药养医”的旧机制,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新的运行机制。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队伍结构得到明显优化,服务能力得到明显增强、服务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温州市投资体制改革的初步思路[此文共13256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4 小巫范文网 www.wugu66.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