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师范大学201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时间:2024-02-16 20:52:24
师范大学201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精选多篇)[此文共17459字]

第一篇:师范大学201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注同一片蓝天下的留守儿童

——西华师范大学201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暨“千村万户”行动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是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一群“制度性孤儿”一方面:他们的父母到城里打工拼命挣钱,争取或获得了另一种生存方式;另一方面,他们又因为在城市里,或自身难保,或无立锥之地,无法将他们的子女带进城里,留在自己的身边。同时为了生活或生存,他们不能够轻易的离开自己的工作,不能轻易的离开城市,就是在这种带不出与回不去的双重矛盾中,留守儿童虽然有父母,但是他们依然不得不接受“骨肉分离”的现实。

这个时代的孤儿由于长期被托养或寄养,缺少父母之爱容易导致心里缺陷,由于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孩子是未来、是希望,中国不能无视他们的存在。他们关乎整个农村教育和社会进步,鲁迅曾发出“救救孩子”呼声,现在是该“救救”留守儿童的时候了。

农村基础教育的薄弱众所周知,然而具体薄弱在哪里,好象鲜有提起。我于2014年7月参加西华师范大学组织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营山新农村建设服务小队的支教活动,来到了营山县茶盘乡完小支教。茶盘中心小学位于营山县城南8公里处,滨邻山青水秀的望龙湖森林公园和宽阔的营星公路.学校占地15000余平方来。现有小学班9个。初中班8个,学前班1个,在校学生达1300余人.是一所典型的九年一贯制学校。这里的孩子大多数天真可爱,朴实却活跃,但他们的见识实在是太狭窄了,初中的孩子的知识面不及城市里小学生的知识面。他们中只有10%的孩子可以在期末考试中所有科目及格。并且孩子们存在着严重的自卑心理,害怕交流与表现。面对严峻的教育问题,除了教学,我们也对当地留守儿童的家庭及经济情况做了各种问卷调查,走访了留守孩子的家,收集各种资料,并尝试将其组合分析,虽然我所在的学校或许具有其他学校所没有的特点,虽然由于本人水平所限,或许并未能看到更多隐藏于简单表面之下的事实,但我相信,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更多的人对农村教育更为细致的考察一定能切实提高我们农村的教育水平,并解决好令人担忧的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下面是我们调查所得的数据:

很少与父母联系的23.9%

父母只有过年才回家的87%

认为一个幸福的家庭应该和父母在一起的79.3%

非常想父母的65.0%

做错事被批评时当面顶撞的8.4%

拉帮结派、打架斗殴的12.3%

在学校里基本上没有朋友的17.5%

害怕陌生人的40.0%

遇到困难自己解决的45.5%

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69%

觉得自己很一般的52.7%

学习上听老师的话,很刻苦的25.3%

觉得身边得人不太关心自己的49.1%

总是害怕被身边人欺负34.7%

觉得社会不公平、看不到希望的11.9%

从以上统计状况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爱,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而有资料显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达57.14%,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里问题已是迫在眉睫!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及所产生的社会问题:

调查中,我们发现营山县业化、城镇化水平较低;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仍较多,资金和煤、电、油、运偏紧;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大;城乡居民增收困难。茶盘乡就更加偏僻,大多数乡民都外出打工,茶盘完小的孩子们的父母多数都是一起出去,地方多是深圳等大城市,而这些孩子暑假或者放任自流,或者就是到父母打工的城市做暑期工。

可见,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是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附属产物。由于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客观因素的存在,加上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留守儿童往往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不适应感,严重的则会导致心理畸形发展并在行为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失范和越轨现象,出现一定的“留守儿童综合症”。

全国留守儿童2300万,它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根据某调研结果显示: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且表现为隐性,不容易发现但影响深远。根据我们走访的留守孩子家庭所调查的情况可以看出,主要表现如下:

一、性格柔弱内向。留守儿童年龄幼小就离开父母,父母关爱严重缺失,尽管有些是爷爷奶奶或亲朋监管,但毕竟是与父母亲疏不同,遇到一些麻烦就会感觉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在调查中发现,有36.2%的外出务工父母一个星期左右和孩子联系一次,49%的一个月联系一次或很少联系。很多父母半年以上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这种长期的父母分离导致孩子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

二、自卑心理障碍。儿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具有强烈的的自豪感,而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就好像失去了坚强的依靠和保护,因此和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上不求上进。据调查,仅有39%的孩子能够自觉学习,大多数孩子需要在督促下学习。还有不少孩子上网成瘾,荒废学业,义务教育没有完成就流落社会。

三、寂寞无聊心理。父母的外出使孩子在家里感到空落,感到寂寞,进而产生心理骚动和抑郁等问题。一位初一的女生课后找到我说:“张老师,我最近胸部老痛,我又不好意思问别人,你说这是为什么?而且我特别想妈妈,要是她在就好了,我第一次来月经的时候,把我可吓死了,还以为自己要死了呢!”当我听到这话的时候,我的心里痛极了。心理上的寂寞与生理上的缺失,造成孩子封闭自己,害怕与陌生人交流的畸形心理。

四、盲目反抗和逆反心理。留守儿童因为缺乏保护而总觉得别人会欺负他,一点小事就会计较当真,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是敌意。对老师,临时监护人的管教有比较强的逆反心理。调查显示,56%的留守儿童和他们的临时监护人有矛盾,特别是爷爷奶奶管不了就放任自流。其中15%经常有。70%的留守儿童表示学习上遇到困难感到无助。

五、 产生怨恨父母的心理。少数孩子不理解父母,认为家里穷,父母没有能耐,才外出打工,由此产生怨恨情绪,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和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至怨恨父母无情。甚至有一位孩子在课后对我说:“我都3年没见他们了,有什么嘛,还不是一样,连他们长什么样我都忘了!”

对于孩子们所产生的心理问题,年龄越小,问题越突出,女孩子比男孩突出。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呢?

首先,监护的“盲区”。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43.5%,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 ……此处隐藏13642个字……

2014年暑假“三进三同”及“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要以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为重要契机,以号召和引领广大学 1

生服务“****”和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为重点,以宣讲党史、民生政策、服务新农村建设、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帮助基层群众建设新家园、开创新生活为主要内容,引导青年学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为基层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在实践中得出正确的社会观察结论,明确政治方向,真正实现“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宗旨,充分发挥团员青年在服务民生、促进民生中的青年主力军作用。各学院可广泛开展大学生骨干“三进三同”、带薪实习、民生政策宣讲、“爱心家教”教育帮扶、科技支农助推“农户万元增收”、“唱读讲传”、灾后重建服务、医疗服务、法律援助、社会调查等活动。为集中力量,发挥优势,示范带动,今年全校将组织12支市级重点服务团队、34支校级重点服务团队。

(一)开展“三进三同”社会实践活动。各学院依托社会实践基地,组织“青马工程”学员、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以及优秀学生代表等学生骨干,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开展不少于1周的“三进三同”活动。要组织大学生骨干深入田间地头,走村入户了解民情,坚持吃住在农家,与当地群众一道,参加农业生产,体验群众生活,增进与普通群众的感情,做到入乡随俗,身体力行。根据镇、村实际需求,开展政策宣讲、环保宣传,文艺演出,医疗、法律、科技援助,以及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公益活动项目。同时,针对农村留守儿童、重庆城乡统筹试点、农民增收等方面开展专题调研,积极为“五个重庆”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建言献策。

(二)开展“追寻红色足迹”实践活动。围绕纪念建党90周年,组织学生开展寻访老党员(老红军)、探寻革命遗迹等历史回顾、记录类活动,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走访爱国主义教育

基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结合学习党史的研究课题开展实地调查研究活动,在寻访、考察过程中为老党员(老红军)提供各种志愿服务,引导学生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三)开展“十二五”规划宣讲服务活动。组织学生深入基层广阔天地,考察了解国情民情,充分认识“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向基层干部群众广泛宣传“十二五”规划的主题主线、目标任务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规划和举措,发挥统一思想、鼓舞精神、凝聚力量的积极作用。动员学生发挥知识技能优势,为基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布局调整、城镇建设规划、社会管理改进等提供智力支持和服务,为各地“十二五”建设开好局、起好步作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四)开展农民工子女教育帮扶和关爱服务活动。组织学生深入基础教育薄弱、教育资源匮乏、留守农民工子女相对集中的乡(镇)村学校等开展支教服务活动。为当地中小学生特别是农民工留守子女提供课程教授、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文体活动、爱心捐赠等志愿服务;开展与当地教师的交流分享活动,促进基层师资水平的提高;探索高校与落后地区学校结对帮扶的长效机制。实施“关爱女孩”专项行动,开展农村留守女童生存状况调查和相关志愿服务。

(五)开展文化宣传服务活动。利用我校“唱读讲传”优势,组织大学生暑期文艺演出队,精心编排基层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贴近基层生活实际的文艺节目到农村巡回演出,丰富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围绕纪念建党90周年,组织学生在基层开展“党史我来讲”、“家乡美〃走进农村基层党组织”摄像采访报道、“爱

国歌曲大家唱”等活动。整合社会资源开展图书捐赠活动,巩固乡村图书站(室)建设,帮助建设一批新的“农家书屋”,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和文明新风宣传,传播科学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六)开展科技支农服务活动。重点发挥理科类学院大学生志愿者的学科专业优势,组织学生根据前期基层需求调研结果选择服务地,通过举办农业知识培训班、远程信息服务、现场技术指导等方式,传播推广先进的农业实用技术,解决农民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探索利用互联网平台举办农产品营销比赛等活动,协助解决基层农产品销售的具体困难。

(七)继续在2014级新生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五、工作要求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我校成为重庆市大学生社会实践示范高校的第一年,各学院要以此为契机,做好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策划动员和组织实施工作,不断推动“三进三同”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深化和创新。

(一)高度重视,积极组队。各学院要充分认识这项活动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领导,统筹安排部署,抓好工作落实。各学院要在调研基础上依据学生所学专业、兴趣爱好等,有针对性地组建、派出重点服务团队,实现精准对接;要在活动组织实施中完善过程管理和规范机制,开展必要的思想作风和服务技能培训,选派相关专业教师带队指导;要进一步加强“三进三同”及“三下乡”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建立与基地间的稳定、长期服务、合作关系。请各学院根据本院特色和优势,积极申请组队,认真填写组队统计表(附件2、附件5)和申请表(附件3),在7月

6日前将纸质件和电子版报校团委。

(二)加强调研,注重实效。要细化活动的育人目标,提高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各学院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带着研究课题下乡,广泛开展针对爱心家教、助推农户万元增收等工作的经验总结,要将“群众对民生政策的反响”调研作为本次实践活动的重要调研项目抓好、抓实。在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带队老师要加强指导,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完善活动内容、形式。要把“三进三同”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化大学生素质拓展、加强大学生骨干培养的工作规划。

(三)积极引导,扩大覆盖。各学院要建立暑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适当扩大活动覆盖面,建设稳定的实践基地和长效机制。力争使每一名学生暑期至少参加一次以“三下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每名主要学生骨干参加一次“三进三同”活动,让社会实践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环节。积极引导,着力培养学生随时关注民生,积极参与民生问题的解决,自觉将改善老百姓生活作为自己学习、奋斗的动力和目标。9月份开学时,每名学生需提交《****大学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学分认定表》(附件7,需有接收单位评语和公章)、不少于2500字的社会调查报告或论文,作为获取创新学分和素质拓展认证的依据。

(四)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各学院、各团队要认真组织宣传策划,宣传报道要真实、有深度。充分利用媒体进行文字、图像等新闻报道。对于有亮点的活动要着力打造,充分宣传。并做好所有宣传材料的备份,以及上报工作。活动结束后,要认真开展校、院两级总结表彰,并开展社会实践创新学分和素质拓展项

目的认定工作。要充分利用好中国共青团、重庆共青团网站、搜狐网、新浪微博和相关活动简报,及时上报工作材料,加强信息沟通,交流工作经验,推动活动深入开展。要动员广大参与“三进三同”和“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学生,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及时将社会实践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为进行展示、分享,参与“最让我受益的实践团队”网上征集评选。

《师范大学201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精选多篇)[此文共17459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4 小巫范文网 www.wugu66.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