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溪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总体要求,省市区各级高度重视、积极相应,就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作出部署。前不久,我区召开专题座谈会,围绕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发展繁荣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热烈的广泛的讨论,在此基础上区委、区政府将作出决定,领导和推动全区文化建设,加强文化体制改革,促进全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当前,我区正进入打造“宜宾城市副中心、西部休闲食品基地、川南工业新增长极”的重要战略阶段,进一步加强我区文化建设,是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面对“文化强区”的目标和重任,笔者必须以项目化理念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增强加快建设文化强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全面落实加快建设文化强区的主要任务,推动南溪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正确理解“文化强区”的概念与内容
笔者认为,“文化强区”的“强”字既可以把它作为“强大”这个形容词来理解,又可以把它作为“做强”这个动态词来理解。“强”为形容词时的“文化强区”是指一种在同一个时间层面上状况、现象,也就是说“文化强区”要达到的目标:公共文化设施功能配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文化市场繁荣有序、文化遗产保护有力、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地保障和满足、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强”为动态词时的“文化强区”则是一个通过发展文化来推进一个地区为达到上述文化目标和加强整个社会经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用科学发展观来说,这是一个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的过程。
南溪历史悠久,人文荟萃,1500多年的建城史,孕育了著名书法家包弼臣、革命家孙炳文、五粮液鼻祖邓子均等历史文化名人,是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县、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被誉为中国豆腐干文化之乡、中国四川白鹅之乡。“十一五”期间南溪文化事业在服务大局上作出了新作为,在促进发展上实现了新突破,在改革创新上注入了新活力,在推动工作上取得了新成效。
但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区文化发展水平同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群众快速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体现在文化体制改革进展较为缓慢,文化产业发展起步晚、竞争力还不够强,文化艺术专业人才缺乏、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所以,我认为我们要实现将南溪建设成为“文化强区”这个目标,还需要一个阶段的过程。所以,我们在“文化强区”的过程中,要重点抓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大方面的工作,同时要加强文化人才的培养。
二、以建设文化强区为目标来抓好文化事业的发展
从我区文化事业总的现状看,应该说,近年来我区以文化阵地建设为重点的文化事业发展比较快,区、镇(乡)、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布局不断完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举办“仙源大舞台”,在滨江新城万人广场,分专场、专题,每月举办1次群众广泛参与的文化活动,鼓励引导机关、学校、企业举办特色文化活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也开展得红红火火;各类重大节庆活动搞得也是精彩纷呈。但这与我们建设小康社会的文化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与我区经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和农民群众和外来人员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还没完全相适应。
我认为,当前要抓好文化事业的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关系:
1、文化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关系
文化设施建设包括文化硬件设施建设与软件环境建设。按照南溪区委“十二五”时期文化建设的规划要求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关于镇(乡)村级文化设施的建设的标准要求,要完善区、镇(乡)、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布局,实现“区有现代文体中心、镇(乡)有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有文体活动室”的建设目标。到2011年底,全区15个乡镇均建起300平米综合文化站;全区214个行政村均建成农家书屋,农家书屋建设全省领先,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5处,全民健身路径20条;总投资2亿元的区文体中心被列入区政府重点督查督办工作并于2011年10月正式开工。应当说,文化设施的硬件环境建设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项目建设得到了全面的推进。但是南溪区的文化阵地的软环境建设包括管理机制、运行体制,基层文化干部、专业文艺骨干、文博专业人员、文化市场执法人员、广播电视宣传和科技人员、农村电影放映员和农家书屋管理员的培训等方面做得还不够,还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比如,我们当前在抓的文化信息资源工程和农家书屋工程虽然硬件建设方面已经完成,但如何运用文化信息资源和农家书屋的长效管理机制还未建立,还在探索之中。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是推动农民运用网络等手段获取文化信息服务,扩大社会效益的工程。我们正在建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区级支中心,几乎所有乡镇都配备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设备,但真正利用这些设备在农村扎实开展文化共享活动的乡镇并不多南溪区的文化资源也基本没能得到真正的开发和利用。
农家书屋工程是用来满足农民文化需求,提高农民素质的又一基础性工程。南溪区于到2010年年底,全区214个行政村都建立了农家书屋。每个农家书屋拥有图书近1500本,虽然农家书屋在全区各村达到了全覆盖,但运作模式的规范、管理人员的辅导工作等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建立适应农村生活方式的农家书屋管理和运行机制还我们还需努力探索的问题。
那么如何突破资金、人员条件等限制来抓好这两项工程的创建呢?我认为我们可以借助部门之间资源的互通互用和一室多功能结合的方式。借助组织部门抓的党员远程教育工程的设备资源和人力资源一起抓;概括地说,我们可以通过资源整合、健全网络、加强指导的方式来推进这两项工程,以不断地提升我区文化发展的创新能力;我们可以用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标准来推进我们的文化阵地和基础设施与软环境建设,以不断优化全区文化发展的环境。
文化强区离不开文化人才的打造和培训,我在讲文化设施建设的同时先简要地说明一下文化人才培养问题。在加强文化设施建设的同时,必须加强文化人才的发现与培养。大家知道,事在人为,如文化人才的培养跟不上硬件设施建设的进度,那再大再强的文化设施、阵地也只是一个空架子、空壳子,如有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就存在平常关门、应付检查时开门的现象。文化事业要发展,必须要有更多的、合适的文化人才去推进。我这里说的文化人才应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包括文化阵地的管理人才、文化活动的策划人才、文艺作品创作人才、文化节目的表演人才等等。因此,我们要善于创造条件,发现人才;点(重点培养)面(全面培训)结合,培养人才;尽人所长,留住人才。
2、要正确对待重大节庆活动和日常性群众文化活动
近年来,我们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和“八大工程”建设,组织举办了一些节庆文化活动,有中国.南溪豆腐干文化节、第二届全区运动、南溪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元宵舞龙大赛、“书香南溪,铸就铁魂”全民读书活动等。应该说,在政府等相关部门的努力下,举办的这些重大节庆活动,主题新颖,也取得了一定经济的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因为每次重大活动大都是靠引进外地艺术团队和名人出演为主,我们政府都要投入一笔相当大的的资金,宣传、文化等相关部门都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和时间;各类文艺演出尽管有所创意,但在内容和形式上都缺乏创新,还是以唱歌、跳舞等传统活动方式,许多富有时代气息和南溪文化特色的活动内容、形式都未能被充分挖掘、利用,南溪区专业的、业余文艺团队都没能尽其所长、发挥作用。
我们不能忽视对群众文化发展的引领与指导。我认为,通过组织举办“仙源大舞台”,在滨江新城万人广场,分专场、专题,每月举办1次群众广泛参与的文化活动、送文化下乡等群众喜闻乐见文化活动,我们可以多创作并表演一些反映了我们南溪江城的人情风貌和时代气息浓厚的文艺作品;通过引导和组织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的建设来推进群众文化活动的普遍开展,多发现、培养、锻炼我们南溪区自己的演出人才和仙源艺术团,同时可吸引更多的有业余爱好的群众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这样既营造全社会良好的文化氛围,把群众文化活动搞活,又增强、夯实了文化活动的群众基础。这样有朝一日,重大节庆活动,就可由我们南溪区自己的文艺人才和文艺团队来承演,这才是真正保障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现实需求,这才是我们所要发展文化事业的根本。
3、处理好文化市场的准入把关和规范管理关系
目前,以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营运的文化市场管理体制已基本形成。但文化市场经营秩序的好坏,将关系到全社会文化建设的好坏,关系到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并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因此,我们首先要在总量、布局控制上按照规定要求严格把好网吧、KTV等娱乐场所经营许可的核准审查关。其次要强化市场监管,依法查处文化市场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对严重危害社会,特别是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网吧、游戏房等经营场所存在的问题要重点抓,实行“零点断网”,防止超时经营;实行网吧上网进行实名登记,防止未成年人进入。同时,通过组织常规检查和文体、公安、工商联合集中检查相结合等手段和方式,加强对无证网吧的整治工作力度。三是要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加大对淫秽色情、侵权盗版出版物的打击力度;加强印刷复制企业监管;开展网上“扫黄打非”,封堵有害信息。四是要加强平安文化市场建设,不断完善文化市场“网格化”监管体系,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加强对经营业主的法律、业务培训,积极引导文化市场的主体依法经营、合法经营。
三、以建设文化强区为目标来抓好文化产业发展
要抓好文化产业的发展,我们首先要正确处理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关系。近年来,中宣部、省政府、市政府在相继出台的关于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的经济政策中,都明确地把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相提并论地摆上同一位置。
我们南溪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在区第一党代会上明确作出了“文化振兴”和“文化强区”的战略部署,应该说,这吹响的是我们南溪区向文化强区进军的最新、最嘹亮的号角。我们在这行进过程中,必须要明确目标、探索发展的最佳途径。具体地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明确文体产业的概念及其与文化事业的区别和联系
文化事业是一个有多层含义的概念,从它笼统的、大的含义来说,它包括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从它一般的含义理解,它则是相对于文化产业而言的、文化事业中的一部分。所以我们说,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是两个相对的概念,两者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即文化产业是由对一部分文化事业(文化艺术)的经营和服务转换而来的。但两者存在着很大区别:即文化事业是公益性的、通常由政府购买的、无偿提供给所有社会成员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如我们图书馆、文化馆的文化服务;文化产业是经营性的、需要消费者购买的、满足大众文化消费需求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如商业演出、图书出版、印刷的文化服务。
大家对文化事业也许有所了解,而文化产业可以说是一个新概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现代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由文化艺术对经济支持与推动形成的产业的是文化产业。我们了解了概念,才能分清“事业”和“产业”的区别;明确了哪些是事业,哪些是产业,才可确定哪些可以进入产业,哪些不能进入产业。在此基础上,才能制定不同的政策,实行不同的体制和运作方式。
2、要了解我区文化产业现状和存在问题
相对南溪区的文化事业发展情况而言,南溪区的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发展是起步晚、规模小、潜力大。南溪目前有文物旅游景区景点9处,歌舞娱乐经营场所29家,电子游戏经营场所8家,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34家,音像制品经营单位36家,以及印刷、图书发行销售业等其他文化产业单位42家。文化产业单位总资产1.5亿元以上,年总产值7000万元以上。
但我们要看到南溪区文化产业发展较快大好形势下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竞争力不强、重点产业不突出等不足。我们应该在南溪文化这块“根基”培养属于南溪的特色文化产业,重点加快罗龙印刷产业园、滨江新城文化创意园区、“四古”影视拍摄基地①、桂溪河商业街区、长江主题文化公园、朱德旧居等一批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大力推进商务会展、印刷包装、演艺娱乐、影视动漫、体育赛事、休闲体验等支柱文化产业。 的社会、经济效益。
3、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必须搭建好四个平台
实践证明,要做大做强文化产业,要靠文化资源和对文化产品的创意能力,但更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和各种平台的搭建。
近年来,中、省、市政府都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的经济政策,都明确设置了一项数额较大的文化产业发展引导专项资金。区政府在财政上也每年明确了一定数额的引导资金,但是应的经济政策还尚未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确定下来,使文体产业发展受到了一定束缚。除了经济政政策平台之外,政府还应该搭建好文化资源的信息平台、文化产品的交易平台和有利于文化创新人才发展的环境平台。
名词解释:
① “四古”影视拍摄基地:古城墙、古码头、古街、古城楼影视拍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