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计划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关于强化特色小镇建设示范效应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4-06-27 21:38:11
关于强化特色小镇建设示范效应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此文共3791字]

关于强化特色小镇建设示范效应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经查阅文献,“特色小镇”一词第一次出现在1995年(张大明、叶家新《发挥乡镇资源优势建设特色小城镇》),第一次官方使用的是1996年中共昆山市委、市政府发表的《加快新型城镇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文件中,应该说“特色小镇”是始于江苏、长于浙江、示范于浙贵。2016年3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和特色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小城镇;2016年6月,住房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全面开展特色小镇的建设工作。至此,“特色小镇”在祖国大地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起来。

近年来,我市特色小镇建设也不甘落后,短短几年时间,取得了良好的进展。截至目前,全市812个乡镇中建成或者在建全国特色小镇13个、市级特色小城镇36个、市级特色小镇示范点50个,各区县又根据各自地方特色和资源禀赋建设或者确定区(县)级特色小镇若干,初步形成了以全国特色小镇为龙头,以市级特色小镇为重点,区县级特色小镇为补充,一般乡镇为基础的层次分明、结构合理、规模适度、功能互补的梯级城镇发展体系。特色小镇的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是一脉相承的,特色小镇的建设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示范效应和引领作用,而我市为打造出一批产城融合、集约紧凑、生态良好、功能完善、管理高效的特色小镇,付出了艰辛努力和取得了不菲成绩。但在规划建设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出现一些问题和消极因素。

二、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思路模糊,缺乏科学缜密规划。有的地方不顾资源贫乏、经济基础薄弱的实际情况,靠人脉或者激情争取到宝贵的特色小镇指标,想急于出成果、出政绩,盲目跟风,造成同质化和千城一面现状;有的地方凭自我感觉、没有通盘考虑、谨慎决策进行高起点科学规划,没有深挖资源要素,浪费了人财物和良好的资源禀赋;有的地方对特色小镇的独特内涵把握不够,地方改革创新不足,跳不出传统的思维定势、路径依赖和体制束缚,市场作用发挥不够充分;而有的地方因领导变动频繁,规划朝令夕改,没有“从一而终”的理念。 

 2.产业不强, 缺乏持续发展动力。特色小镇建设的核心是发展特色产业, 突出“一镇一品”。而当前部分小镇产业定位不明确, 未能深入挖掘自身特色所在, 特色小镇空有名头而产业特色不强。没有有效的特色产业或者主导产业作为支撑,产业与旅游功能、文化功能和社区功能就无法有效融合,进而产城融合发展也会成为空谈,商业模式也难以为继,特色小镇的“特”就无法持久,产业空心化最终会导致特色小镇空壳化。

  3.融资困难,缺乏后续资金支持。特色小镇建设后续建设资金短缺或资金无法落实的问题,农民进入城镇,要有住房,要配套水、电、气、道路、排污等基础设施,还要享受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和福利,也需要大量的后续资金。按照浙江等省市对特色小镇“原则上特色小镇投资应在3年内完成, 第一年完成投资不少于10亿元”投资额度要求 。按照这个标准,我们对特色小镇的建设投入严重不足, 虽然政府给与了不少的专项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但小镇在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引进、产业发展、项目推进等多方面都需要资本的投入, 政府又缺乏撬动支点,招商引资能力弱、投融资平台作用小以及民间投资少。因此, 小镇建设过程中资本的流动性较弱, 特色小镇建设缺乏资本的支撑。

4.业态不足,缺乏八方人流集聚。 已建成或者正在建设的特色小镇中,最让人尴尬的就是,有的小镇建筑特色鲜明,外观精致美观,基础设施比较完备,但业态差,没形成吃住娱购乐完整统一的链条,一二三产业不协调不配套,商业氛围不浓,人流量小,各方面人才供给瓶颈十分明显,小镇吸附能力差。而有的特色小镇战略定位有错,缺少商贸人流以及与特色文化有关的产业集支撑,没有强大的宣传广告的支撑引流和营销团队的打包引流。

三、我市特色小镇建设对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18年经济工作中,提出要“引导特色小镇健康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市发改委发出《有序推进特色小镇高质量健康发展有关事项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我市将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镇建设,并描绘出了其“特而强、聚而合、小而美、新而活”的崭新蓝图。

1.产业定位须准确

特色小镇定位,首先就是进行产业定位。产业是特色小镇建设的核心内容。找准产业定位,合理规划,有助于打造出若干各具特色、主题鲜明的特色小镇。没有精准的产业定位,特色小镇就不会有生命力。如果说把项目比喻成特色小镇建设发展布局中的一个个点, 那么, 产业则是这个总体布局中的一根根线。 串点成线、 点线结合, 才能最终构成为特色小镇建设的面。因此, 从这个意义上说, 特色小镇建设发展的项目成功运作尚不意味相关工作的全部完成。“特而强、聚而合”主要就是从产业角度上说的,“特”就是主攻当地特色产业,而不是其它;“强”主要表现为围绕特色产业,加大投入,将特色产业培育成行业中的“单打冠军”;“聚”就是特色小镇一定要有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四大功能的聚集;“合”就是四大功能都紧贴产业定位融合发展,而不是简单相加,生搬硬拼。如浙江黄岩“智能模具小镇”定位高端制造业,余杭“梦想小镇”定位于信息产业,贵州  万州孙区家镇的“古道茶镇”定位古道与茶产业融合发展,南川区大观镇定位休闲观光农业等。

2.功能要素须齐全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特色小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有效途径。建设特色小镇要围绕布局合理、发展集约、产业特色、企业创新、小镇绿色,突出产业、生态、品牌、文化、服务五大要素。一是必须产业为本。没有特色产业支撑,聚不起人气,造出的小镇就可能会变成“空镇”“荒镇”“鬼镇”。一个功能完善的特色小镇一定是一二三产业融合体和城乡复合体,既能增加有效供给,又能创造新的需求;既能带动工农业发展,又能带动乡村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既能推动产业加快聚集,又能补齐新兴产业发展短板。二是必须生态为先。浙江的特色小镇之所以打造得比较成功,非常关键的一环就是坚持生态优先,注重环境保护。在特色小镇的建设、培育、实施各个阶段,必须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放在首位。三是必须品牌为重。挖掘小镇品牌的核心要素,梳理小镇品牌的核心价值,科学定位小镇的品牌产业,是特色小镇产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四是必须文化为魂。推进特色小镇建设,不仅仅是基础设施的建设,更重要的是小镇灵魂的塑造——即以文化镇,发挥文化的引领、渗透、感召、辐射和凝聚作用。五是必须服务为要。这个服务,是广义的服务,要将吃住娱购乐一体贯通、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服务一定专业专心专注,让消费者刻骨铭心。

3. 规划设计须科学。

科学的、前瞻的、富有特色的规划编制是特色小镇建设成功的前提和先导。“坚持规划先行,科学编制特色小镇全域规划,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功能定位,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融入规划过程,切实提升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操作性。”譬如民生之城——璧山,10多年前就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全域空间发展规划,实现“四规叠合”,以更加现代、前瞻、宽广和科学的眼光和标准进行定位,且一届接着一届干,效果显著。因此,在特色小镇规划过程中,一是要保持小镇特色的鲜明性。特色小镇的特质在于“特色”,其魅力也在于“特色”,其生命力同样在于“特色”。因此,保持小镇“特色”的鲜明性,是打造特色小镇的首要原则。二是要保持乡土气息的原生性和鲜活性。要用独特的自然风貌、生活习俗和人的生产劳动等社会性生态元素,诠释小镇文化传统。三是要保持小镇生态旅游功能和产业发展的融合性。只有将旅游与产业发展有机融合,才能为小镇生机与活力提供源源不断的经济支撑。四是要保持小镇规划的延续性。现代、科学和前瞻的规划一旦完成,必须一个规划干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保持小镇规划的延续性和持久性。

4.政策落地须到位

特色小镇建设是今后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必经之路,是乡村振兴战略的试点示范,国家明确指出,符合条件的特色小镇可申请专项建设基金。作为重庆市范围内的特色小镇建设,在规划建设上, 在土地政策上,在资金扶持上,在业态发展上都要有真金白银、真枪实弹的扶持。首先在编制规划上,既要放手让小镇立足现实发掘特色进行科学规划,又要从全局出发进行规划编制的宏观调控,强力支持推进“多规合一”。其次在财政金融上,要加大各级特色小镇专项资金投入,整合旅游、扶贫、文化、农业、城乡建设、水利、科技、环保等市区(县)级行业主管部门资金纳入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加大对特色小镇建设的信贷支持,鼓励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基础设施。三是在用地审批上,这是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最为瓶颈的方面,很多项目的落实是以用地为前置条件,一些公益性项目如广场、停车场等也必须要通过征用才能使用,这很大程度制约了项目的落地落实,因此,既要综合运用增减挂钩周转指标、地票等政策,保障特色小镇建设用地指标,更应该减免一些用地审批程序,来盘活用好特色小镇建设土地资源。

5.业态资源须充足。业态资源充足是特色小镇兴盛的重要标志,从我市建成或在建的特色小镇中,业态不足是其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的小镇不论从外观形态还是文化内涵上看均各具特色、富有创新,但总显得消费不足、配套滞后,一片空空荡荡,这显然与发展特色小镇、振兴乡村战略初衷是格格不入的。因此,一是创新小镇后期业态运行机制。政府须着力创新特色小镇的商业、服务业、文化事业及符合小镇特色发展的其他产业的招商机制和运作机制,确保筑巢后“特色”的快速形成和小镇的繁荣。二是创新小镇居民招入机制。除采取宅基地置换和商品房运作方式,以吸引本地居民和其他区域部分富裕群体入“巢”之外,还可采取动员原有小镇居民等面积或者大于原面积整体置换等方式,快速聚集人气;有条件的地方打造成“特色度假屋”“康养休闲房”出租或出售,以吸引“临时居”和“季节居”。三是创新小镇推介营运机制。特色小镇的各项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后,就需要发挥广告宣传优势,既要有反映小镇特色和优势的精炼用语,又要有朗朗上口、让人过目不忘的广告词,如“天下龙岗”、“世界有两个桃花源,一个在酉阳,一个在你的心里”、“游古道茶镇、品三峡佛印”等等都是比较好的广告宣传语。

《关于强化特色小镇建设示范效应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此文共3791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4 小巫范文网 www.wugu66.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