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农业局全市上半年农业经济形势分析
市农业局全市上半年农业经济形势分析
市农业局全市上半年农业经济形势分析
今年以来,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狠抓关键环节,强化服务指导,农业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据统计,全市上半年实现农业总产值(不变价)7.7亿元,同比增长2.9;实现农业增加值9.04亿元,同比增长3.1,完成全年目标
的37.8;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950元,同比增长11.2,完成全年目标的53.2,其中,来自一产的收入563元,增长4.1。
一、上半年农业经济基本特点
1、夏粮再创历史新高,秋熟生产基础扎实。夏粮生产实现面积、总产、单产三个同步提高。夏粮实际播种面积82.34万亩,同比增加28.96万亩,其中小麦75.94万亩,同比增加29.10万亩。夏粮平均单产387公斤,其中小麦单产401公斤,同比分别增加31公斤和24公斤。夏粮总产31.86万吨,同比增加12.88万吨,增长67.9。油菜种植面积19.9万亩,同比减少2.78万亩,单产147.7公斤,同比增加13.7公斤;春播蔬菜11万亩,总产1.67亿公斤,同比增加220万公斤。粮油蔬菜生产实现了“以夏促秋”。今年全市栽植水稻66.63万亩,上争水稻良种补贴项目30万亩,农民直接受益300万元;重点推广了宁粳1号、武香粳14和盐稻9号等优良品种,机插和抛栽占水稻总面积的80,条纹叶枯病防治工作扎实开展。目前,水稻已进入搁田期,群体密度适宜,长势较好。
2、林业绿化机制创新,持续发展。全市新栽意杨289.9万株,完成年度计划的138;成片造林面积3.4万亩(含农田林网折合1.6万亩),完成泰州考核指标的190;新建完善农田林网62万亩,建设绿色通道260公里,建设绿色屏障310公里,新育苗木2494.8亩,森林覆盖率净增1.8个百分点。全市新栽意杨的92由个人投资,实现了林业经济的“公退民进”。苗木成活率达85,同比增长12。春茧总产10万公斤,单价28元/公斤,同比分别增长25和27.3。全市银杏挂果树102万株,预计今年白果产量4000吨,与去年基本持平。
3、畜禽品种改良加快,防疫工作进一步加强。在市委、市政府扶持畜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激励下,畜禽品种更新速度加快,规模养殖比重上升。目前,全市栏存二元母猪1.73万头,波杂山羊9.84万只,分别占养殖总量的22.6和37.4,波尔种公羊已超过40只。1-6月份,全市引进新扬州鹅16万羽,占饲养总量的50以上。全市新增栏存二元母猪5头以上和肉猪20头以上养殖户670户,其中新增千头猪场4家。上半年共注射牲畜口蹄疫(五号病)浓缩苗99.2万毫升,禽流感油乳苗261.7万毫升,禽流感-新城疫二联苗12万羽份,猪链球菌苗54.5万毫升,免疫生猪105万头次,家禽585.5万羽次,抽样检测家禽血样948份,牲畜血样110份,规模养殖户防疫密度达到了100,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扎实有效。
4、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较快,“三资”农业成效明显。1-6月份,列入统计考核的105家龙头企业完成销售收入25.64亿元,实现利润6349.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8.8和24.9,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3.8和54.8。农产品出口创汇2889.8万美元。耗用农产品70万吨,同比增长26.9。11家列入泰州市统计考核的龙头企业新开工项目17个,总投资8993万元,新增从业人数467人,二次分配返利农户456万元。全市农业利用“三资”在建及竣工项目159个,实际完成投资2.5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48.1,其中外资项目1个,实际投资249万美元,完成全年目标的17.5,500万元以上规模项目8个,1000万元以上大项目2个。
5、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试点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有序开展,共栽植各类苗木16.54万株,新建垃圾箱538只,整治河沟77条,总长94.6公里,动工土方34万方,投入295.8万元。农村“5 2”实事工程扎实推进,共完成水利建设总土方672万方,改造中低产田4.8万亩,疏浚整治干河39公里,中沟212.15公里,已竣工和开工建设桥梁41座。农业综合开发累计投入1910万元。国家、省级项目示范区共改造中低产田4万亩,建设省级科技示范园区1万亩,完成各类土方58.8万亩,铺设道路55.4公里、硬质渠道48.9公里、中沟建筑物69座、小沟建筑物647座,新改建电站37座。新增插秧机226台、麦油高性能联合收割机64台,变型拖拉机120台,跨区作业42.6万亩,收入1784万元。上半年,共申报耕地占补平衡补充项目库项目99个,其中土地整理项目30个、开发项目8个、复垦项目61个。68个已实施项目新增耕地2422亩。农业项目上,
第二篇:市农业局全市上半年农业经济形势分析
市农业局全市上半年农业经济形势分析
市农业局全市上半年农业经济形势分析
今年以来,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农村会议精神,狠抓关键环节,强化服务指导,农业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据统计,全市上半年实现农业总产值(不变价)7.7亿元,同比增长2.9;实现农业增加值9.04亿元,同比增长3.1,完成全年目标的37.8;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950元,同比增长11.2,完成全年目标的53.2,其中,来自一产的收入563元,增长4.1。
一、上半年农业经济基本特点
1、夏粮再创历史新高,秋熟生产基础扎实。夏粮生产实现面积、总产、单产三个同步提高。夏粮实际播种面积82.34万亩,同比增加28.96万亩,其中小麦75.94万亩,同比增加29.10万亩。夏粮平均单产387公斤,其中小麦单产401公斤,同比分别增加31公斤和24公斤。夏粮总产31.86万吨,同比增加12.88万吨,增长67.9。油菜种植面积19.9万亩,同比减少2.78万亩,单产147.7公斤,同比增加13.7公斤;春播蔬菜11万亩,总产1.67亿公斤,同比增加220万公斤。粮油蔬菜生产实现了“以夏促秋”。今年全市栽植水稻66.63万亩,上争水稻良种补贴项目30万亩,农民直接受益300万元;重点推广了宁粳1号、武香粳14和盐稻9号等优良品种,机插和抛栽占水稻总面积的80,条纹叶枯病防治扎实开展。目前,水稻已进入搁田期,群体密度适宜,长势较好。
2、林业绿化机制创新,持续发展。全市新栽意杨289.9万株,完成年度计划的138;成片造林面积3.4万亩(含农田林网折合1.6万亩),完成泰州考核指标的190;新建完善农田林网62万亩,建设绿色通道260公里,建设绿色屏障310公里,新育苗木2494.8亩,森林覆盖率净增1.8个百分点。全市新栽意杨的92由个人投资,实现了林业经济的“公退民进”。苗木成活率达85,同比增长 ……此处隐藏10786个字……林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建立了森林资源资产网上交易平台,在市本级、开化、江山建立了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分中心,提供评估、融资交易、信息发布、政策法律咨询等“一站式”综合服务;农村金融服务不断优化创新,银农合作加强,建行推出林业“e”商通,授信10亿元支持林工企业发展;土地流转机制不断完善,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改革正积极探索。
(五)抗洪救灾工作迅速有效,取得重大胜利。今年的“6.16”、“6.19”两次暴雨洪灾,给我市造成了严重损失,其中农业生产损失最大。在严重的灾害面前,市、县、乡、村各级领导靠前指挥,指挥有力有效;基层防汛体系等基层组织的保障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换届后的村级组织经受了考验,体现出强有力的战斗力。灾害发生后,农口部门按照大灾之年粮食不减产、大灾之年农业
不歉收、大灾农民增收不受大的影响的“三不”目标,全力开展救灾工作,农业生产得到较快恢复。
虽然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形势总体较好,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一是农产品价格波动趋势加剧将对农民增收带来不确定因素。价格的大幅波动不利于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特别是暴涨暴跌极易扰乱农业生产秩序,导致生产大起大落,甚至重演“谷贱伤农”、“猪贱伤农”的历史。二是前期的洪灾对农业生产农民收入影响很大。洪灾损失最大的是农业,尤其是蔬菜瓜果生产大户受灾严重,有的是颗粒无收。但灾后对农业生产的救助、对农业大户的救助相对较少,生产恢复难度大。三是农村建设项目推进总体偏慢。前期受村级组织换届影响,各地的新农村建设项目、农业“两区”建设项目普遍进度较慢,不少都未达到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的要求。下半年又面临县乡换届,领导干部调整对工作的影响不可低估。四是“三农”的投入力度与资源整合力度仍显不足。各地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往往停留在会议上、形式上、表面上,在实际投入、具体政策落实、项目资金整合过程中仍有较大差距,政策扶持不足、不到位的问题较为突出。这些问题,需要市、县(市、区)共同关注,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认真研究解决。
二、坚持“六个注重”,狠抓落实,确保全面完成全年的农业农村各项目标任务
下半年农业农村工作任务仍十分繁重,各县(市、区)和农口各部门要按照年初确定的目标,认真分析对照,查找薄弱环节,狠抓工作落实,加大推进力度,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一)注重提升,切实加大农业“两区”建设力度。总体上,我市农业园区建设有特色,申报得也不少,但在建设规模、基础设施配套、经济主体培育等方面差距仍十分明显。各地要按照7月13日全省农业“两区”建设现场会的要求,围绕“抓落实、保质量、建机制”的要求,加快实施园区具体项目,确保农业“两区”建设有实质性进展;要按照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总体要求,做好结合文章,与乡村休闲旅游、休闲观光农业相结合,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着力建设一批特色明显、效益提升的精品园区,使其真正成为我市农业转型升级、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载体和亮点工程。对去年启动创建的粮食生产功能区、主导产业示范区和精品园,要争取在年底前通过省级验收。市政府将于8月份召开全市农业“两区”建设现场会,再作专题部署和推进。
(二)注重恢复,大力推进水利改革发展。当前,各地要针对前期洪灾造成的重大损失,积极组织农民群众开展灾后重建工作,特别是影响灌溉的堰坝、渠道等水毁工程,要迅速安排资金,组织农民群众进行抢修,一时难以修复的要落实应急措施。同时,水利事业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各地要抢抓机遇,认真贯彻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省委30号文件、市委18号文件精神,研究制定切合当地实际的政策性文件;要用足用好水利事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进一步研究水利资金、项目的具体管理办法,提高水利资金的使用效益;要抓住下半年天气晴好的有利时机,整合各方资源,加快实施一批重点水利项目。市里将召开由各县主要领导参加的全市水利工作会议,再作部署与落实。
(三)注重拓展,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上半年农民增收形势虽好,但下半年将会有一些不确定因素,如物价调控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金融紧缩对中小企业的影响,等等。因此,对农民增收问题,我们不能单打一,要考虑多方面、多方位、多渠道的措施,只有这样,农民增收才会有持续性。下半年,重点要通
过落实最低工资标准等规定,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通过加快发展特色农业、来料加工业、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等,增加农民的经营性收入;要继续加大农民培训力度,深入实施万名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进一步提高农民的创业就业能力;要及早谋划农产品促销工作,重点办好第三届中国(衢州)农博会、浙江省农业龙头企业与农产品基地对接会、森博会等活动,为我市大宗农产品销售搭建平台。特别要关注受灾群众的增收问题,加大帮扶力度,加大政策倾斜,落实资金补助,促进受灾群众尽快恢复生产,增加就业门路,开辟新的增收渠道。
(四)注重特色,全力打造美丽乡村。江山的幸福乡村、开化的生态乡村、龙游的美丽乡村等特色做法,都得到了省、市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要继续坚持抓下去,真正抓出特色、抓出成效。同时,要做好结合文章,不断赋予美丽乡村建设新的内容、新的特色,如江山已创建成功省级森林城市。市委、市政府已决定在“十二五”期间争创国家级森林城市,计划2014年之前创建省级,2014年之前创建国家级,这需要各县(市、区)的共同努力。各地要进一步抓好全年目标任务的落实,继续抓好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规划的编制和先进县申报工作;加大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整乡整镇推进的综合整治力度,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风景线;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加快实施道路硬化、垃圾处理、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等项目,力争350个待整治村和2014年新启动培育的30个中心村年内顺利通过省考核验收。
(五)注重创新,扎实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各地要巩固原有改革成果,建立长效运行机制,进一步改革创新,不断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一是要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着重研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在确权发证的基础上,创新农村宅基地使用管理办法;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为目标,以中心镇、中心村为重点,积极探索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途径和方式。二是要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加大银农合作力度,健全抵押担保机制,进一步完善支农贷款风险补偿制度;扩大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住房、大型农机具、仓单等多种形式的抵押担保试点。三是要鼓励开展配套改革试点。各地可从当地实际出发,从农村基本经营、农村土地管理、农业支持保护、现代农村金融、城乡一体化和农村民主管理等方面入手,进行综合或单项的改革,探索建立有利于农业农村发展的新机制。
(六)注重防范,确保农业农村公共安全。农业是弱质产业,是最经不起折腾的产业。这方面教训很多,如双汇的瘦肉精事件、德国的“毒黄瓜”事件。一旦出现重大安全事件,很有可能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带来“灭顶之灾”。农业农村公共安全的任务很重、压力很大,各地务必绷紧这根弦,统筹兼顾,防范在先,落实责任,切实抓好动植物防疫、森林防火、抗旱防台和农产品安全工作,确保不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努力营造健康有序安全的“三农”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