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源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源

核心素养引领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初探

时间:2024-02-16 20:56:13
核心素养引领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初探[此文共2822字]

核心素养引领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初探

摘要:当前,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界热议的焦点话题。它的提出,给课程改革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进一步彰显了“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的理念。核心素养之于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具有引领性作用,聚焦于素养的培育,从知识走向素养,丰富了内涵。核心素养之于学生的发展,具有根源性作用,它是学生发展之根基。核心素养指导、引领、辐射学科课程教学,实现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核心素养

近年来,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界中探讨的焦点问题,引起学者与教师热烈深入的讨论与研究,并形成广泛的共识。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培育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和必要途径,是国家人才发展战略在教育领域的主要体现和具体要求。核心素养指导、引领、辐射学科课程教学,实现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那么,应该如何培育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呢?对于道德与法治学科来说,更是责无旁贷。笔者试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实践。

一、紧扣核心素养,贴近生活实际,引领学生关注社会,培育家国情怀。

新时代催生新教育,新理念引领新课堂。道德与法治,是在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吸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认识,密切结合《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科学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内容,是新路径、新教材,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强化体验性与探究性,彰显人文性与实践性,引领学生思想与精神、人格与品质健康成长。但还有很多教师教学还是穿着新鞋走旧路,墨守成规,未能主动去引导学生关注学习生活这中的人和事。从根源上说,生活实践才是我们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源头活水。因此,我们不能把学生限于课本困于课堂“两耳不闻窗外事”;还要将学生的目光引伸到课外广阔的空间,不仅关心学习生活的小事,还要主动关注国家与全球的大事,做到“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现实生活中,任何一个个体,都不可能独自存活,其与社会的融合度及参与公共社会的热情度,皆取决于其对时事的关注度。那么,道德与法治教学应怎样引导学生培育这种素养呢?笔者在教学中结合课程目标,以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抓手,利用好每节课的开始1、2分钟,有机地引述一些时事头条、热点事件等;或者预先布置再让学生分享最近几天自己关注到哪些头条热点,接着让学生自由发言,交流看法,通过观点火花的碰撞与思辩,逐步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最后内化于心,指导自己的行动。另外,我们在对学生平时的考查和达标测试中都要体现这一点,处理好时事热点与教材考点之间的关联性。如:“华为事件”与国际视野、家国情怀、核心技术;港珠澳大桥通车与道路自信、综合国力、科技创新;四川坠江公交车事故与法治思维、规则意识;乐清“失踪”男孩反转事件与社会诚信、秩序正义……这些热辣辣、活生生的鲜活事例,一改道德与法治冷冰冰的晦涩感觉,更好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走进生活,融入社会,体验亲情与关爱,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学会理性观察社会,明辨是非,也更好触发学生主动参与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内驱力,形成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联结,增强学生对法纪规则的敬畏感和培养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自豪感,学会与祖国共命运,与世界同呼吸,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

二、巧设情境,引领学生学会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

社会在前进,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日趋广泛与深入。基于核心素养引领下的教学过程,是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提高与完善的过程,更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作用凸显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主动探究,还要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学习方式。在教学《增强生命的韧性》这一课时,笔者通过多媒体出示:李某某同学在竞选班长时失利,从此放松自律,破罐子破摔,导致成绩急剧下降,还经常违反校规校纪。你如何看待,你会怎么劝导他呢?由于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一石激起千重浪,打开了话闸子,学生纷纷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见解,畅所欲言,课堂气氛热烈,老师乘势而上,引领学生深入课本“引经据典”,通过交流与辩论、梳理与整合,互相取长补短,形成思想观点。老师针对他们的回答做了点评,重点还是落在解答问题的思路上:(1)生活中难免挫折,正确的态度应该是迎难而上,增强自己的耐挫力;(2)冷静思考,沉下心去查找原因,科学应对;(3)学会用合理的方式调控好情绪,并以恰当的方式渲泄。这样,通过角色转换的方式进行呈现,学生自然会在老师的精心指引下,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我们还应在教学中捕捉转瞬即逝的时机,善于抓住教学中动态生成的资源进行诱导,提高教育的针对性,选取能触发学生心泉共鸣的着力点因材施教,让孩子们的思维交流与智慧碰撞更为自然而深刻。这样,更好将核心素养的要求,落实于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乐于探究、勤于动脑中学会探究,敢于担当,勇于实践,增强自主发展的能力。

三、以活动促发展,引领学生学会合作,发展核心素养。

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发展的根源在于主体与道德环境的积极的交互作用──活动或实践。新教材《道德与法治》更贴近生活与社会,选取具有时代特色、富含人生哲理的案例,更多采用调查访问、角色扮演、交流讨论、辨析鉴别等方式,以全体学生的参与为基础。课堂上学生们经过自主预习,提出问题,在课堂中通过交流讨论、小组合作探究,经历着知识的发现、验证,同时在探究过程中,与社会中的人、事、物进行对话,从而产生情感体验,获得了对自我、对生命、对世界的感悟,积累人生智慧,并在活动中进行分享,促进合作。如在执教《文化根中国心》一课时,我根据教学目标,紧紧结合市情,以参观阳江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为契机,创设出行情景。有目的地设计了《出行巧安排》的活动。首先,学生初步自主获取相关出行信息,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选择合适自己的交通方式;接着,巧妙地引导学生通过“头脑风暴”梳理补充容易忽略的出行因素,针对各种的意外情况,筛选出相关信息,再通过学习群发布,学生在交流和激辩中各抒己见,相互取长补短,最终选出最佳交通工具,制订最优出行方案。在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时,还要做到三注意:一要注意明确小组合作的分工与职责,明白自己的任务和要求,每个成员既有独立自主,又有合作互助,师生之间积极互动,课堂才会呈现出了动态的生命活力,使小组合作更有成效,更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集体精神;二要注意动静“适度”,在设计体验活动时,可结合学生的差异性,设计形式丰富多彩的活动:既要有角色扮演、歌舞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动起来;又要有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倾听、鉴赏等环节,让学生静下来。做到动时气氛活跃,静时落针可闻,动静切换和谐顺畅,收放自如。三是活动的设计更应有“梯度”,为了达成不同层次的目标,老师设计的体验活动,应该先易后难,前一个活动是打好基础,做好铺垫;后一个活动承前启后,螺旋上升,不断丰富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涵,引领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换位思考,宽容待人,更好地融入集体,适应未来社会,达成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综上所述,就道德与法治学科而言,就是要紧扣“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聚集培育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融合各种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于“润物细无声”中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更好地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核心素养引领下的课堂教学革新 高茂军,王英兰.天津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18.2

2、教师教学用书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 上册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7

《核心素养引领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初探[此文共2822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4 小巫范文网 www.wugu66.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