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范文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感动中国人物胡忠谢晓君夫妇简介及事迹(精选多篇)

时间:2024-04-25 23:35:46
感动中国人物胡忠谢晓君夫妇简介及事迹(精选多篇)[此文共11557字]

第一篇:感动中国人物胡忠谢晓君夫妇简介及事迹

感动中国人物胡忠谢晓君夫妇简介及事迹

胡忠谢晓君夫妇简介:

两人均为四川藏区福利学校志愿者,教师。

在去藏区支教前,胡忠、谢晓君夫妇都是成都中学的老师。2014年,胡忠在晚报上看了一篇关于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一所孤儿学校急需老师的报道,动了支教的年头。他带着妻子到当地考察后,两人为当地的艰苦状况震惊。胡忠下定了决心,妻子支持他的决定。这时候,他们的女儿刚刚出生不久。

孤儿学校处在海拔3800米的康定县塔公乡,是一所福利性质的民办公助寄宿制学校。这里是甘孜州13个县的汉、藏、彝、羌四个民族143名孤儿的校园,也是他们完全意义上的家。胡忠以志愿者身份来到塔公乡,300多元生活补助是他每月的报酬。

2014年,在丈夫的召唤下,妻子带着三岁的女儿也来到这里支教。

谢晓君音乐学院弹得一手好钢琴,可学校最需要的却不是音乐老师。生物老师、数学老师、图书管理员和生活老师,三年时间里,谢晓君尝试了四种角色位置,顶替离开了的志愿者和支教老师。

2014年,8月,一座位置更偏远、条件更艰苦的学校"木雅祖庆"创办了,她主动前往当起了藏族娃娃们的老师、家长甚至是保姆。今年2月,她甚至把工作关系转到康定县,并表示"一辈子呆在这儿。"

胡忠谢晓君夫妇感人事迹材料:雪域支教12年成都夫妇“感动中国”

央视“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昨晚播出,本报率先报道的胡忠、谢晓君夫妇当选

■2014年,曾任职成都石室联中的胡忠到甘孜康定塔公乡西康福利学校支教

■3年后,妻子谢晓君辞去公职,抱着3岁的女儿也来到这里,在更偏远的“木雅祖庆”学校任教

■为了不让当地的孩子们伤心,胡忠夫妇在高原一留就是12年

塔公草原距离成都约500公里,海拔3800米,每到冬季这里寒冷干燥,风如刀割……12年前,成都教师胡忠辞去在成都一所名校的教职工作来到这里支教,3年后,他的妻子谢晓君带着年幼的女儿追随而来,他们,为雪域高原上的孤儿们撑起一个温暖的家。12年来,他们也曾犹豫,但却不曾后悔。

2014年,本报以《成都女教师,扎根雪域的格桑花》为题报道了胡忠夫妇的事迹,引起强烈反响。日前,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感动中国·2014年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中,胡忠和谢晓君夫妇作为候选人,得到众多网友的投票支持。昨晚,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举行,胡忠谢晓君夫妇当选“201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漏风的板房有时醒来被子上都是雪

2014年,刚从成都石室联中辞职的胡忠在报纸上看到了一篇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西康福利学校急需老师的报道,就萌生了支教的念头。没几天,胡忠就告别妻子和8个月大的女儿,前往这里支教。3年后,谢晓君辞去公职,抱着3岁的女儿也来到了这里。2014年8月,一所位置更偏远、条件更艰苦的学校——“木雅祖庆”创办了,谢晓君主动前往,当起了600名藏族娃娃们的老师、家长、保姆。

支教初期,学校环境不好,几间板房和帐篷就是他们的教室和宿舍。(事迹材料 www.)“板房漏风,有时候早上起来,一半的被子上都是雪。”谢晓君说,当时条件艰苦,老师的流动性很大,木雅祖庆学校6年级一班,10个学期换了11位数学老师。谢晓君说已经数不清自己送走了多少位老师。

粗糙的双手本该弹钢琴却干遍粗活

1月31日晚,记者在康定县城见到了这一家三口。12年过去了,43岁的胡忠头上有了白发,谢晓君的额头爬上了细纹,女儿也已经12岁,无一例外,他们脸上都留下了高原红。胡忠说,这高原红,就是他们坚守12年的见证。

谢晓君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钢琴系,但如今,她的双手被高原干冷天气侵蚀后变得有些粗糙,这双手捡过柴烧过水,为孩子们洗过衣服,拥抱过孤儿,擦去过孩子脸上的泪水,却很少弹钢琴。“学校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没时间弹琴。”

对于西康福利学校在校的143名孤儿来说,学校就是他们的家,20多名老师与这些孤儿同吃同住,是老师,也是父母。

忙碌的校长12年中他仅回过5次家

1月31日晚,记者和胡忠、谢晓君到学生家里家访,仁真旺甲和措杰翁姆两兄妹都是木雅祖庆学校的学生。他们的父亲用最隆重的待客礼节来欢迎我们,他用不太流利的汉语不断念叨重复着:“谢老师是好人。”仁真旺甲两兄妹刚进学校的时候,只会几句简单的汉语,现在他们已经可以在自家的特产铺子中做翻译,帮助父母和顾客交流。

除了孩子们有了可喜的变换外,学校条件也在改善。(本文由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如今的西康福利学校占地50多亩,篮球场、教学楼等一应俱全。木雅祖庆学校也从最初的600名学生发展到了1600名,校舍也从4间板房变为面积超过9000平米的现代化楼房。谈及未来,身为西康福利学校校长、12年仅回过5次家的胡忠说:“如果学校需要我,我会继续呆下去;如果不再需要,我想回去尽一下孝道。”

他们的学生首个大学生已回校任教

在西康福利学校,143个孤儿们都叫胡忠“阿爸”,12年中,胡忠不仅教会了他们知识,给了他们一个家,还以自己的经历感染着这些孩子。在已经毕业的43名学生中,97%都考上了大学,10多名孩子已经跟胡忠约好,毕业后回到藏区,帮助那些跟他们一样的孩子。

“江巴汪青是第一个从福利学校走出去的大学生,也是第一位大学毕业后回到这里支教的孩子。”胡忠骄傲地说,四年前,江巴汪青考入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对外汉语专业,四年后的今天,江巴汪青回到学校成为一名老师,“我相信还会有更多的孩子回来,这里将变得越来越好。”

家人

68岁母亲85岁外婆都支持他们

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互相搀扶着,颤颤巍巍地在菜市场买菜。在昨晚播出的“感动中国·2014年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出现了这样一个镜头,这两位老人,便是胡忠的外婆和母亲,外婆今年85岁,母亲68岁。当看到镜头中的两位老人时,胡忠的眼泪喷涌而出。

在学校,胡忠一直教孩子们要孝顺,但遗憾的是他却不能陪在两位老人身边尽孝。从2014年来到西康福利学校,12年间,胡忠只回过家5次。胡忠说,这辈子,他最亏欠的就是两位老人,但是,为了这群更需要他的孩子,他只能这样,“外婆有舅舅照顾,母亲有姐姐照顾。他们都很支持我的选择。”

女儿

不搞特殊在学校不能叫“妈妈”

胡忠夫妇说,除了家中的老人,他们最愧疚的就是女儿胡文吉。胡文吉3岁跟母亲到塔公,如今,12岁的她是木雅祖庆初一一班的学生。6岁时,作为这所寄宿制学校的第一届学生,小文吉一个人来到这里上一年级。“冬天洗衣服,手被冻得又红又肿。”胡文吉说,那半年,她每天晚上都躲在被窝里哭。

半年后,谢晓君才正式调到木雅祖庆担任生活老师 ……此处隐藏7104个字……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

感动过后,我扪心自问:“我能为教育,为我的那帮学生做些什么?”工作上,我不是单位里工作经验最丰富的教师,但是我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做最积极的教师;生活中,我不是学生的亲人,但是我要努力走进他们幼小的心里,做他们最贴心的朋友。我时刻提醒自己,我要用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我要用关怀温暖他们的心。

有人把教师比作蜡烛,这一比喻再太贴切不过了。一支蜡烛的光是微弱的,但是当千百只蜡烛同时燃烧时,孩子们前行的路被照亮了。教师就是这么一群人,立足三尺讲台,为孩子们撑起一片求知的蓝天。

我也是一名教师,尽管我们的教育环境迥然不同,但我们可以共享同一种精神、同一种信念、同一种态度和同一种操守,那就是、奉献、钻研和甘做人梯。在以后的教育职业生涯中,我将在先进教师先进事迹启迪和鼓舞下,树立正确荣辱观,努力增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的教师使命感,不断强化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心。为此,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努力。

一. 立足本职,对学生献出一片爱心。

胡忠、谢晓君夫妇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师德情操、无私的奉献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奋进。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对于学生就是一个“爱”字。以无限的真情去关爱,用爱去感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当学生辍学时,是杨老师不辞辛苦一次又一次家访,直到学生上学为止;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他不厌其烦的耐心指导;当学生做错了事的时候,指导分析让学生知道做错事的原因;用温馨的语言教育学生,用母亲般的爱感化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犹如父母,甚至胜于父母。感受到能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二. 对工作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

胡忠、谢晓君夫妇的崇高精神是我们终身学习的榜样。作为一名教师,应当学习优秀教师以学生为动力,以育人为首的精神。教师必须具有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不仅要规范学生的行为,更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每一个学生都要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时时处处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解决。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要求别人自己必须努力做到。牢固树立了教师的光辉形象,通过学习我有着很深的感触,发觉到与这些优秀教师比起来,差距实在是太大了。有时觉得工作压力很大很累,现在我却发现,我们的工作是充实的,意义是深远的,职业是幸福的,做到爱校如家,爱生如子,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时时以“爱心、耐心、细心”,去关心每一位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是我们的责任,教育这些孩子是我们的神圣事业。对我们这些学生既要爱又要严。既要

学知识又要学做人,全面关心学生的进步,时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是作为一名老师必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三.教师必须做到尊重、理解、信任、鼓励学生。

通过学习胡忠、谢晓君夫妇的事迹,我进一步体会到,在教育教学中,尊重这些学生,是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必备的道德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友好的对待他们,理解和信任他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多和他们交流,多鼓励和表扬他们,要尊重他们,宽容他们的过失,当学生有不足时,多给予激励和赞美,对学生精心呵护,尊重学生人格,善待、宽容、理解每一个学生。让们感觉到在学校里比在家里的还要幸福的多,感受到学校生活的开心和幸福。

四、练好基本功

要教给孩子一滴水那么多知识,教师就要具有一桶水那么多的知识。所以,白天,我们不仅在学校上课,批改作业,处理一些班务,搞教研活动,还要抓紧业余时间外出听课学习,晚上回家还得备课,看书学习,查阅资料等,当别人在与家人聊天,朋友聚会,吃喝娱乐,享受工作之余的悠闲的时候,我们还在为明天的的上课做准备,还在为某个学生的个体行为伤脑筋,还在为写一篇论文而冥思苦想。是呀,可当我们看到学生的一丁点进步时,有家长向我们道谢时,自己课堂教学闪现出一丁点火花时,工作得到同事、领导的肯定时,那种兴奋与激动是难以言表的。觉得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人的一生虽然漫长,可记忆力和精力最黄金的时期却是有限的,现在的我倍感岁月的不饶人,眼看人生的黄金时间匆匆从脚下流过,如果还不努力学习,不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积淀下一些经验的话,可能确实就要来不及了,所以,我想:现在辛苦点,累点,虽然会失去一些娱乐时间,但我会得到一笔人生最宝贵的财富,那就是解惑授业的经验。天道酬勤,我相信只要辛勤耕耘就会收获丰硕的成果,哪怕一颗青涩的小果,我也要为之努力奋斗,心里也觉得很甜。

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都说人是要活到老学到老的。时代在进步,孩子在成长,对老师的要求也就有所提高,所以,我们要不断加强学习,学习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大胆创新,积极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让自己的脚步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样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

最后,我用这句话跟大家共勉:既然我选择了教师这一行,我就要用我的激情,用我的爱心把这份光和热永远延续下去。

第五篇:高义薄云—胡忠、谢晓君夫妇

高义薄云—胡忠、谢晓君夫妇

当新的一年带着勃勃生机向我们翩然而来的时候,我们欢欣憧憬之余又禁不住回首过往的一年。跳出自我这个小圈子的喜怒哀乐,总有一些人一些事触动着我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而《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将这种感觉推向了极致,让所有人一年来积淀起来的情感得以渲泄和升华,给人鼓舞、激人向善。

观看2014年《感动中国》时,心总是随着台上走过的一个个身影而心潮澎湃,中间几次落泪,一个个朴实的身躯承载着至美的灵魂,瞬间升华为一座人格的丰碑,净化着我们的心灵,鞭笞着我们的灵魂。

胡忠/谢晓君,怒放高原的并蒂雪莲。11年前,胡忠这位成都中学的化学老师辞掉工作,告别妻子与刚出生的女儿,来到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支教,每个月仅有300多元的生活补助。2014年,谢晓君也报名支教,在旁人不解的目光中,抱着女儿,与丈夫在福利学校“会师”。从盆地到高原,适应的过程充满了委屈与艰辛,面对位置偏远、条件艰苦的学校,面对孩子们一双双企盼的眼睛,他们许诺“一辈子待在这儿”。

他们或者用自己的故事,解读人的一种精神、一种品格,带给人们感人至深的心灵冲击;他们或者用自己的力量,诠释着一个人对国家对社会应该担当的责任,以坚强的民族精神挺起国人的民族脊梁,引人思考发人深省。

让我们聆听感动中国颁奖词作者说的一段话吧:每一年里,在经历的每一件事情中,接触到每一个人时候,我已经习惯了用“感动”

去理解,去发现“感动”的瞬间,这让我在这个浮躁纷繁的世界里有了一个心灵的栖息地,在平凡的生活中领悟生活的意义,感谢这样的经历,让我享受感动。

正是《感动中国》把我们聚到了一起,进行一次心灵的交流,接受一次灵魂的洗礼。我们不能只停留在感动这个层面上,应将他们的薪薪之火用我们的人生点亮,将他们奉献的潺潺细流用我们的生命倾注,这才是感动中国的初衷,也是我们应有的心境!

《感动中国人物胡忠谢晓君夫妇简介及事迹(精选多篇)[此文共11557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4 小巫范文网 www.wugu66.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