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范文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高一语文《为了忘却纪念》说课稿

时间:2024-04-11 07:59:23
高一语文《为了忘却纪念》说课稿[此文共4281字]

高一语文《为了忘却纪念》说课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为了忘却纪念》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为了忘却的纪念》是选自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文章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为记念左联五烈士遇难两周年而写的。这是一篇以记叙为主,又与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悼念性散文。文章通过对白莽,柔石等烈士的回忆,抒发了对烈士们的无限崇敬和怀念之情,表达了对xxx派的深切愤恨。由于当时文网森严,鲁迅在文章中不得不采用隐晦曲折的笔法和借用典故。所以在学习这篇文章时要引导学生仔细阅读,研究探讨,深入领会,领会作者的深切感情和写本文的主旨。

2、说学生

高一的学生在初中时就接触过鲁迅的文章,但都较为浅显。学习《为了忘却的记念》要由浅入深,沉入文本,走近烈士,将感情融入其中。

3、教学目标

依据学生特点,教材特色以及新课标的要求,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了解作者鲁迅及写作背景。

2、把握文章主旨,体会文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学方法

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手段,采用学案导学下的六环节教学法。

三、教学设计:

打破常规思路,从第五部分入手,先把握感情基调,然后分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围绕“情”字,紧扣“五个部分―――三个典故――一首诗”,有浅入深,引导学生深入文本。

教学内容和步骤:

1、创设情景,导入课文。

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这副挽联写的`是谁?

就你的了解,谈谈鲁迅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鲁迅曾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今天我们来认识这样一些人。

2、出示目标:

3、自主探究:

诵读课文第五部分,体会情感。

文中的“他们”指谁?在五位烈士中重点写的是谁?

3、合作解疑:

从文中概括五烈士的事迹。他们是怎样的人?

文中用了三个典故,有何深意?

柔石死后,鲁迅写了一首诗来悼念,这首诗表达了鲁迅怎样的情感?

4、巩固训练:

依据《为了忘却的记念》中记叙柔石和白莽的内容,为他们写一段悼词。

5、拓展延伸:我们当代青年应该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以慰先烈?关注社会热点,积累写作素材。

第2篇:高一语文《为了忘却纪念》说课稿

这是一个互助平台,为您提供大量高一语文《为了忘却纪念》说课稿范文,送一篇给你。

《为了忘却的纪念》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为了忘却的纪念》。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效果六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教材分析 《为了忘却的纪念》选自鲁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本单元的话题是“跨越时空的美丽”。这是一篇以记叙为主,与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悼念性散文。文章通过对白莽,柔石等烈士的回忆,抒发了对烈士们的无限崇敬和怀念之情,歌颂烈士们的优秀品质和革命精神,以及对反动派的深切愤恨,揭示了反动派的凶残与卑劣。 依据教材设置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A揣摸重点语句

B探究三个典故的含义

c探讨文章主旨

(2)难点:A题目含义的理解B结合课文理解重点语句

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高一的学生对散文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复杂散文刚刚接触,这篇文章篇幅长内容深,所以培养学生研究探讨,深入领会的学习方法尤其重要。

鲁迅的时代离学生较远再加上语言的晦涩难懂,学生理解文本有一定难度,所以教师提供资料和适时讲解非常重要。

依据学情设定教学目标

依据学生特点,教材特色以及新课标的要求,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弄清题目的含义,推敲文中过度语句,理清课文整体思路,结合中心和语境,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

(2)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师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和目的,把握作者对革命烈士的深切怀念和歌颂之情,以及对反动派的愤怒和憎恨之情。

根据目标设定教法和学法

由于文本年代久远语言晦涩的特点,必须借助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手段,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拔,有效训练”的教学模式,多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因此我设计以下的学习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质疑法

教学过程设计

拟订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设想: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解释题目,讲解作者及时代背景,默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

第二课时教学设想:通过讨论探究,质疑,理解文章主旨,把握人物性格。

第一课时内容

导语设计:

学者林贤治曾经写了一部著作,题目是《守夜人札记》,他怀着崇敬,礼赞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清醒,执著,孤独而又坚强的战士。这位“守夜人”就是鲁迅。今天,我们学习先生的《为了忘却的记念》(板书课题:(为了忘却的纪念 )

课前预习:知识与能力

字词、作者、背景等情况在学生自学积累的基础上,教师用多媒体检查,梳理。

从学案设置的预习题入手,师生共同完成知识的积累与梳理,探究课文词句。

课内探究:过程与方法

1.哪些同学愿将自己归纳的各部分大意介绍给大家?(每一部分都指导学生阅读)

2、哪个同学给大家讲讲文章中的三个典故?并小组探究典故的内涵。

第一部分:回忆与白莽的三次交往。

第二部分:写与柔石的交往及柔石的为人(兼及冯铿)。

第三部分:写白莽与柔石的被捕。

第四部分:写柔石等“左联”五位青年作家被捕遇害的经 过,进一步揭露反动派的罪行,

表达对革命烈士的深切悼念和赞扬。

第五部分:抒发了对烈士的怀念和尊敬之情,表达了对反动派的必然灭亡、人民革命战

争必然胜利的坚定信念。

在疏通了文意的基础上,讨论一下本文标题的深刻含义。

标题把“忘却”与“记念”两个意义相反的词联系在一起,似乎矛盾,实际上这正寄寓了作者深切的感情、坚强的斗志的必胜的信念。“忘却”二字的特定含义是“将悲哀摆脱,给自己轻松一下”。“为了忘却”,正说明难以忘却,烈士的往事历历在目,烈士的鲜血如在眼前,两年以来,“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至今没有停止”,此其一。其二,对烈士最好的纪念,是踏着他们的血迹奋然前行,“夜正长,路也正长”,只有化悲痛为力量,才能奋然前行,

争取光明。其三,纪念烈士,将烈士生前言谈举止、音容笑貌记述下来,正是为了让烈士永远活在人们心里,永不忘却,让后人永远纪念他们。

文章主题初探

(一)

探究文本的感情基调

本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可以用文中的哪个词来概括?

“悲愤”一词在文中反复出现,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布置第一课时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诵文章,体会作者边叙事边抒情议论的写法以及含蓄而深刻的语言。

2、在书上划出重点语句或利用课文右边的空白写出自己不理解的语句,比比谁读得细,列出的问题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导入 新课:引鲁迅1932年写的《自嘲》),用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

交流展示:自学发现

小组层面展示。把上节课在书上画出或利用课文右边的空白写出自己不理解的语句在小组内交流讨论,选出共性问题在班级展示。

班级层面展示。每小组一个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及教师补充完善。

研习新课第一部分

先由学生质疑,教师补充,然后师生共同讨论:

1、第一段能否删去?

2、第二段中提到:“……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都不敢载这件事,或者也许是不愿,或不屑载……。”其中“不改”者、“不愿”者,“不屑”者各代表哪类人?

考点:揣摸重点语句

3、在鲁迅的印象中,白莽是怎样的一个人?(或者说白莽的性格特点怎样?)

4、作者和白莽第三次相见时,白莽才告诉作者是“一个革命者,刚由被捕而出”,这说明了什么?

5、第一部分末尾处,为什么要提及给白莽送书是托柔石送去的?

研习新课第二部分

1、讨论:柔石是怎样的一个人?(到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并加以分析。)

考点:概括人物形象

提示:①为人随和,单纯、善良。(“迂”)②联系全文得出柔石是一位认定真理就一往无前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的好青年。(硬气)

2、深入领会作者把柔石比附方教孺的用意。

提示:柔石和方孝孺在威武不屈、舍生取义的刚烈精神上是一致的,他们都将为后人敬仰和赞颂;同时,作者用朱棣惨无人道、滥杀无辜的暴行,来暗示国民党反动派杀害进步青年的罪行,是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深刻的揭露和控诉。

研习新课第三部分

思考第三部分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前两部分分别记述了作者与白莽、作者与柔石的交往,这一交代了白莽、柔石的同时被捕,由此过渡过记叙五人被捕,也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可以说这一部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研习新课第四部分

1、讨论并概括第四部分的主要信息。

提示:①与柔石最后一次见面的原因、情形、时间。

②作者也因此而受到了株连。

③烈士在狱中的情况及其遇难。

④痛悼烈士,控诉敌人的罪行。

⑤略及李伟森、胡也频、以白莽的诗作结。

2、研究探讨以下问题,深入领会作者的无限悲愤之情。

①作者提及《说岳全传》中高僧“坐化”的典故有什么用意?

提示:这个典故是针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柔石被害的案情也是“谁也不明白”;秦桧捉拿道悦,与国民党反动派要抓鲁迅又非常相似,暗示了这个社会有如秦桧当道的时代。当然,鲁迅先生对道悦自行涅槃的做法是不赞成的,他并不像道悦和尚那样束手待毙,而是“逃走”,保存实力,继续战斗。

②“天气愈冷了,我不知道柔石在那里有被褥不?我们是有的。洋铁碗可曾收到了没有?……但忽然得到一个可靠的消息,说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已于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在龙华区警备司令部被枪毙了,他的身上中了十弹。”

“原来如此!……”

思考:画横线的句子可不可心删去,为什么?“原来如此!……”中“此”指代什么?叹号和省略号各表达什么作用?试把这句话的深层含义说出来。

研习新课第五部分

1、引导学生质疑:这一部分和前四部分大的不同是什么?

(抒情色彩更重。)

2、研究探讨:作者说:“年青时读向子期《思旧赋》,很怪他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头却又煞了尾。现在我懂了。”作者到底“懂得”了什么?

归纳:将自己当时的处境与心情同向子期相比,意在揭露蒋介石的反动统治与司马氏以杀夺手段建立的晋朝一样,在政治上都是极端黑暗腐朽的,人们稍有不慎,都可招来杀身之祸。因此,正直的人是没有言论自由的,在“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的统治下,确实是“无写处”的。

3、揣磨语句含义:

“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

提示:作者意识到革命斗争的长期性和曲折性,必须摆脱悲哀以进行更有效的战斗,坚信反动派必然灭亡,正义事业一定胜利。

主题思想再探

(二)

鲁迅先生通过回忆与白莽、柔石等人的交往,赞美讴歌了五位青年烈士纯朴、善良、追求光明与进步的高尚品质,表达了自己对他们深切缅怀的悲痛之情;反过来也无情批判揭露了反动政府的穷凶极恶、黑暗腐朽,表达了对敌人的卑劣无耻的行经无比的愤慨痛恨。 拓展延深

本单元的主题是“跨越时空的美丽”,而为国捐躯的爱国主义则一种最崇高的美丽。自古以来,有很多名言警句赞美讴歌这种伟大的情操,我们所学过的有哪些?

积累爱国名言

1.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3.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

4.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7.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8.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9.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

10.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秋瑾)

教学效果分析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按照“创造情境---朗读体味---提出问题---鉴赏评价---归纳总结”的主线,培养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通过学习,实现弄清题目的含义,推敲文中过度语句,理清课文整体思路,结合中心和语境,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 等语文能力的培养等目标。

板书设计

为了忘却的纪念

鲁迅

悲—挽歌

情感

愤—檄文

《高一语文《为了忘却纪念》说课稿[此文共4281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4 小巫范文网 www.wugu66.com 版权所有